迈向新征程 砥砺再前行

06.04.2016  10:07

  “行百里者半九十”,“五水共治”进入第三年,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2016年,恰逢杭州迎来国际盛会,这对杭州的水环境而言,是考验,更是挑战。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杭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美”浙江和“五水共治”工作的部署,按照《浙江省综合治水工作规定》要求,突出治污先行,以水质改善为核心,全力实施治污、排涝、防洪、保饮和节水工程。

  治水进入攻坚处,杭州将继续保持在全省领跑示范、全国领先示范,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为国际盛会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把“五水共治”全面推向“十三五”。

2015

治水成绩单

  2015年,杭州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治水成绩单。杭州市江干区、拱墅区、富阳区和淳安县被授予2015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夺鼎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2015年,杭州全市纳入监测的1845条河道中,优于V类水质比例同比提高25%。市控以上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上升10.6%,省对市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省控劣V类断面定类指标下降31%~37%,钱塘江、苕溪功能区达标率首次全部为100%。西部四县基本实现全域可游泳。

  全年整治完成84条137公里黑臭河,全市基本消灭“垃圾河、黑河和臭河”。除“清三河”规定动作外,自我加压排查出7500条小沟小渠和7060个池塘等“小微水体”,进行清单式销号管理。全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河道警长全覆盖,信息全公开,监测全覆盖。开展污水“零直排”,整治或封堵6267个排污口;完成新建239公里污水管网,69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年度任务,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增加10万吨/日,全市增加20万吨/日;印染、化工行业及特定污染行业整治提升顺利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下降率15%;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农药化肥减量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完成。

  排涝能力增强。城市防汛排涝能力不断增强,经受住2015年几次强暴雨以及台风“灿鸿”考验,未发生明显长时间积水现象,初步实现“主城区范围内短时强降雨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目标。

  超额完成19座水库、129座山塘除险加固和50公里海塘河堤加固;三堡南排工程投入使用,强排能力达到200立方米/秒,一天可抽干1.5个西湖;7个扩排重大项目全面完成年度计划。

  全面完成防汛排涝项目270项;完成168项易涝点改造,曲荷巷、密渡桥等积水点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理;超额完成雨水管网建设203公里、管网提标改造184公里、雨污分流改造175公里、排水管道清疏5961公里、应急排涝设备1.79万立方/小时等年度任务;省“十枢”重点项目之一城西留下片区排涝系统工程完成投资额5615万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战略备用水源闲林水库下闸蓄水,城区备水能力从1.5天提高到8天;九溪、祥符水厂全面改造,千岛湖配水工程全线开工;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已完成16.48万人,完成率156%;超额完成新建供水管网34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70公里。

  全面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完成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创建;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在5%以上;超额完成喷微灌新增面积1.97万亩;超额建设屋顶集雨收集系统528处,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9万户,节水器具改造5030套任务。

  省治水办对治水工作调查显示,2015年居民对杭州治水工作满意度较去年上升4位;市统计局2600多个调查样本显示,杭州市民对“五水共治”知晓率达到99.2%,满意率平均80%。

2016治水作战图

  治污水

  立足长远防反弹

  坚持强基础、立长远、防反弹原则,以“零直排区”建设与“河长制”为抓手,打好河湖库塘清淤(污)、城镇截污纳管、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大仗。全市年度清淤(污)1000万立方以上,并实现综合利用,两个省控劣V类断面主要指标在上年基础上再下降30%~50%,运河出境断面水质继续大幅度改善,消除劣V类,部分断面争取达到IV类。实现流域治理全覆盖、农村污染治理长效管理全覆盖,构建全民参与的水治理社会网络体系,逐步实现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到社会共治的转变。

  实施盛会水环境保障方案。围绕会址周边、会议活动范围周边,以一定的半径所覆盖的河道为重点,以水质监测全覆盖体系为依托,通过综合施策,确保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深入推进“零直排区”建设。全面完成2000余个排污口整治,累计整治8000个,巩固深化成果、扩大战果,启动对新排查出的7500条小沟小渠及7060个池塘中2727条(个)进行治理,并落实长效责任。

  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建设。20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4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大截污纳管力度,确保做到污水应收尽收,积极实施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阳台污水治理。

  深入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深化重污染行业治理,对重污染行业整治“回头查”,开展特色行业和低小散行业污染治理,严格监管执法。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余下的196个行政村3.05万户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全市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长效管理全覆盖相关机制。编制《杭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对中等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修复提升,切实减少畜禽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深化”河长制”。完善跨区域、上下游、左右岸、水岸同治沟通协商机制。探索建立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为龙头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对河长的培训,提升河长能力,强化河长的履职意识,完善“地方约谈、市治水办约谈、市政府约谈”的逐级约谈制度,对违纪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完善“杭州河道水质”管理平台和APP系统,升级打造“智慧河长”信息化系统,为河长履职提供信息化科技手段。

  开展“五水共治”联合执法行动。联合公安、城管、环保、农业、林水、港航等部门,就工业、工地、养殖、服务业违法排放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市、县(区)两级督查巡查机制,实现问题快查快处,保障环境质量。

  建立全覆盖监测体系。完善“杭州河道水质”管理平台和APP系统,升级打造“智慧河长”信息化系统。坚持河道监测预警制度,以河道水质监测结果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完善和落实已整治黑臭河定期复查监测制度,根据结果发布“红黄橙”预警机制,开展地区水质改善排名和通报。

  防洪水

  全面提标防洪涝

  紧紧围绕省、市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防洪水项目建设力度,实施“强库、固堤、扩排”三大工程,加快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

  “强库”工程。实施水库安全提升工程,开展大坝安全鉴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水库年病险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全市完成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固堤”工程。进一步完善流域区域防洪封闭,提升干支流和海塘防洪防潮能力。加快钱塘江流域河道治理工程,开展建德市新安江、兰江治理一期、建德市梅城南峰段堤防建设、富阳区富春江治理、萧山区钱江世纪城安全带、萧山区浦阳江治理等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海塘配套加固,完成萧围东线二期工程,保障海塘工程运行安全。

  “扩排”工程。大力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余杭段),全面建成杭州三堡工程,继续推进萧山区蜀山片外排工程和富阳区皇天畈区域鹿山闸、青云桥闸、受降闸除险加固,开工建设塘栖防洪排涝工程。

  排涝水

  改善设施保畅通

  以《杭州市城市雨水防汛排涝综合规划》为指导,全面梳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防汛排涝项目200余项,实现主城区排涝标准达到十年一遇,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

  加强防汛排涝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防汛排涝骨干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打通断头河工程和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龙河泵站、五堡泵站建设和浦沿排灌站改造;开展城西快速排水通道、八堡泵站工程前期研究,争取早日启动。实施低洼积水治理工程,实施200余项防汛排涝工程项目;推进城西留下片区综合治理。

  做好排水设施日常维护。进一步完善排水设施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排水设施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主汛期前完成主次干道雨水管道及重要管渠清淤工作。全额落实雨水管渠养护长效管理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加强建设工地长效管理,做好在建工地违章排水查处。

  完善防汛排涝应急体系。开展内涝风险评估和灾后评估。落实做好城市内涝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设备储备,有效应对标准范围内的灾害性天气。

  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开展试点建设(每个区县至少开展一处)。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有效控制新建及改造区域雨水径流系数。

  保供水

  开源引调提水质

  紧紧围绕省、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开源、引调、提升”三大工程,进一步加快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开源”工程。建成闲林水库,继续推进萧山区湘湖备用水源扩建工程,提升杭州市主城区应急备用水源保障水平。

  “引调”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为龙头,加快引调工程建设。按照计划推进千岛湖配水供水管道九溪线、城北线、江南线建设。

  “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水平,提升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条件。新建、改造供水管网工程分别不少于130公里、80公里。完成祥符水厂净水改造25万吨/日,九溪水厂净水改造完成50%主体工程,闲林水厂计划开工建设。

  抓节水

  城乡协调齐头进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全节水法规,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市河道水、管网末梢水综合利用,加快再生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四个百万工程”要求,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排灌渠系工程建设、各类渠道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

  抓好城镇节水。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单位(企业)、小区创建,加强城市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做好用水计划核定、考核以及加价费收缴工作。督促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建设再生水和非常规水资源试点项目,提高河水利用替代率,完成雨水回收利用试点建设、屋顶集雨收集系统、节水器具改造、“一户一表”改造。

  抓好农业节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和节水新技术,加大畜禽养殖节水型设施建设和饲养方式的调整力度。完成年度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喷微灌面积建设、排灌渠系改造任务。

  抓好工业节水。制定工业用水节水计划,加快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动年取水量10万立方以上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