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一开过,马路就修好了!

10.01.2017  11:32
  这几天,家住宁波通途路附近的市民都发现了一件怪事:小区外坑洼不平的路面,一夜之间焕然一新,而且新的路面一天比一天长。“没看到封道,晚上也没听到机器挖路的声音,真是奇怪了。” 附近居民纷纷议论着这事儿。
  近日,来到通途路,现场一列长长的施工车队正缓缓前进,车底下,旋转式刀片高速转动,包着棉布条的底盘持续加热,路面表层沥青迅速被软化,随即进入施工作业。而神奇的是,就是车子开过这一会儿工夫,马路就修好了。
  “这是我们公路段引进的就地热再生技术。该技术施工速度快,且无废料产生,适用于大交通流量的路面大面积快修。”鄞州区公路段副段长朱秀彤告诉记者,与传统沥青路面养护施工相比,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循环利用、延缓路面老化、避免接缝渗水等优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沥青具有不可降解性;就地热再生工艺则避免了废弃沥青混合料对大自然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施工现场,这一排车队共有9台车,分别有不同的功能,前头的车辆负责给地表加热,等到地温达到170℃~190℃左右再将表层进行铣刨。这些铣刨的废料无需特别清理,后面的翻松设备对原有沥青路面翻起,同时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沥青、沥青混合料等材料,通过热态拌和、摊铺、碾压至新路面成型,最后跟上碾压机压实,整套流程一气呵成。车队以每分钟3到4米的速度行进,所经之处原来坑洼、破裂的路面焕然一新。
  “像通途路这样大交通流量的公路,若按传统技术修复,不但施工周期长,而且对交通影响也很大。”朱秀彤说,“该技术铺路的最大宽度为4.5米,单车道作业,1小时可完成120米至150米的道路铺设。
  据了解,除了就地热再生技术,通途路大修工程还引进了另一项新技术,即超薄磨耗层技术。
  据了解,通途西路由西往东方向因重型车辆满载或超载行驶较多,路面病害情况严重,坑洞、龟裂、沉降、车辙面积多,适用于就地热再生。而由东往西方向病害稍稍缓和,但是交通流量也很大;超薄磨耗层施工具有施工快的特点,仅仅20天,通途路这半幅路面就完成了施工。“这要换作传统技术施工,站里所有养护工挑灯夜战,至少也要奋战两个多月。”鄞州区公路段工程科相关负责人说。
  “以前修路,看到交通施工牌最烦人了,因为马路已经够拥堵了,一修马路,车子根本没法开。”热心的车友王中冠经常往来通途路,看到现在这样的变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现在通途路施工,即使在晚高峰也还算顺畅,原来是这两项技术给力啊!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