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起ETC按实际行驶路径收费 这次真的走多少收多少

14.05.2015  03:53
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5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黄兆轶 首席编辑/赵洁) ETC系统又称不停车收费系统,免去了司机通过收费站时停车、付钱的繁琐。然而,这一便利的系统在投入后,偏偏在一些路段遭遇尴尬,原因是“按最短路径收费”的原则,反倒让司机多掏了过路费。

  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省物价局联合发文:自2015年5月15日起,对行驶省内高速公路的ETC车辆,按实际行驶路径计算并收取车辆通行费,这意味着ETC真正做到了“走多少路、缴多少费”。

   没走大桥却收了过桥费

  ETC收费规则遭质疑

  ETC使用至今,浙江的收费原则一直都是“按最短路径收费”,但是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发展,部分有大型隧道、桥梁的高速公路,因建设难度大、投资大、维护成本高,除基本里程费外,还会收取其他费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短路径收费”的弊端就出来了。

  2013年8月,市民林先生在往返杭州、嘉兴时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这两地车辆往来,主要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走杭州绕城东线转杭浦高速,二是走杭甬高速转嘉绍大桥。

  因为大桥要额外收费,林先生选择了另一条路,取卡的通行费是40元,使用ETC却要67.9元。为何一样的路,有打折优惠ETC还要贵出近30元呢?原因就在于,走嘉绍大桥比走杭浦高速近了60米,系统按照“最短”规则自动默认车主走了嘉绍大桥,收取了30元过桥费。

  全省,ETC多收费最普遍的例子是诸永高速。以一类车为例,从杭州到温州走诸永高速323公里,195元;走甬台温高速是356公里,185元;走金丽温高速是396公里,180元。诸永高速由于有大量高架、隧道,所以虽然路径最短,但收费最高。

   浙江高速建立路径识别系统

  走多少路收多少钱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ETC按实际路径收费专项课题于2014年初取得成果。随后,交通部门立即在浙江全省高速公路范围内开展了路径识别系统的建设。2014年12月,全省路径识别系统正式投入模拟试运行,通过近5个月试运行,系统各项功能稳定可靠,具备ETC车辆按实际路径收费的技术条件。

  今年5月15日起,ETC实现“按车辆实际行驶路径”收费,和复合通行卡(取卡通行)一样,实现了“走多少路、缴多少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