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位时代领跑者相遇画布 它们是艺术集体创作之粹

01.10.2015  17:59

    中国美院三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美术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一批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时代领跑者”美术作品。这5件巨幅画作总长近50米,集中展现了王进喜、邓稼先、常香玉、邓亚萍等全国60位劳模的精神风采。这些作品以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为线索,清晰地展示出劳模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为此,中国美院组织了最强的创作阵容,院长许江领军,王赞、吴宪生、杨参军、何红舟、孙景刚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集体创作了三幅油画和两幅国画,每个人物都与真人等高。

    捐赠仪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黄振春表示,“时代领跑者”人物群像作品,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展厅作永久性陈列,让广大观众从每一位劳动模范的故事当中感悟伟大时代的精神力量。

    两幅国画

    哪怕一条领带都反映真实

    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带领的创作小组成员有教授顾迎庆、花俊、黄骏等,主要负责绘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英模形象。以西北为代表的劳模形象被放置于画面的最右端,背景便是西北的山川景象;以云南为代表的劳模形象被放置于画面的最左端,背景就是云南植被茂盛的风貌;中间以敬礼的任长霞为首,绘制了劳模们坚守自己岗位的光辉形象。画作以敦煌、高铁、轮渡等景色为背景,暗示劳模们的日常工作环境,使观者能够一目了然。

    王赞告诉记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关键是怎样使用艺术家的笔墨语言,来表达所要绘制的题材。此次合作的各位老师都是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的,能够很好地从教学中展现基础能力,有着非常扎实的国画能力。

    吴宪生教授带领的创作组均为中国美院国画系的博士,他们也都是其他高校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负责收集人物资料及前期小稿,吴宪生则独自一人扛起了整幅作品的绘制工作。在创作构思阶段,吴宪生便和全体成员确立此次任务的核心要素就是将人物画得真。最终他们采用了绣像式的绘画模式,摒弃一切背景颜色及其他附加之物,把关注点全部投射在人物的塑造上。

    画中人物基本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劳模代表,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在邓亚萍形象的塑造上,为了赋予其动感和天不怕地不怕的韧劲,他们尝试改变了多种神态动作。

    在服装上,小到一条领带一条围巾的颜色都是在劳模照片中出现过的。画中两位女性形象均身着红色系服装,但这两处红色又有着细微的差别。邓亚萍的红是中国红,鲜艳耀眼,象征着她年轻时在运动场上的活力激情。常香玉的红是夕阳红,沉着内敛,配合着她端庄的体态,展现了“人民艺术家”的和蔼可亲。

    吴宪生坦言水墨写实人物看似容易,实则不易,要将立意、造型、笔墨融为一体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琳 通讯员 刘洋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