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区域推进学校主题文化建设

06.08.2015  01:06

多年来,越城区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探寻文化基因、植入文化芯片、培育文化土壤、积淀文化现象、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共享等新的开发和实施路径,提炼、培养、固化着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不仅让学校流淌着颇具乡土味的文化气息,而且还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乐园、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幸福人生的力量源泉。

一、系统规划,整体行动

根据学校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谋划符合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发展战略是学校文化发展规划构建的基点,也是整体行动的指南。越城区学校主题文化建设规划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一)登上制高点。全区中小学共同研究地域文化,通过对区域历史沿革、物化环境风貌、重大历史事件、古今重要人物等的考察,结合“绍兴精神”大讨论活动,把“卧薪尝胆、百折不挠”的胆剑精神,“刚柔相济、外圆内方”的行为方式,“崇尚智慧,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等,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挖掘其内核实质,涉取其精神养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理念的“嬗变”。

(二)调整着力点。总结已取得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以图片的方式梳理环境文化建设的成就,以文本的方式梳理制度文化建设的成就,以文字描述的方式梳理精神文化建设的成就。然后在德育管理、体艺特长、课程开发、校本研修、社团建设、数字资源等方面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形成推拉结合、途径自选、目标一致的格局。

(三)挖掘生长点。提炼学校主题文化,紧紧抓住“精神•理念•校训”等核心要素,通过内涵诠释,进一步认识走廊、厅堂的意味,理解理念、校训的意韵,把握课程、教学的意义,明确师生成长的意境,克服办学行为的浮光掠影和办学内涵上的凌空虚蹈,使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新的生长点。目前,全区大部分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一目了然,办学思想一脉相承,办学行为一以贯之。

二、因校制宜,凸现个性

学校主题文化建设就是为学校找准发展定位的一次“量体裁衣”,或者说,是一次“系统重装”。实施过程中,越城区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必须基于学校的,是学校历史积淀的产物,同时,是以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开展为基础;二是必须能产生综合的育人效应,通过特色、个性引导学生做人、求知、做事;三是必须形成整体风貌,有理论建树,有实践体系,既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又外显为可见、可感的文化形象。

三、关注细节,丰富内涵

学校主题文化建设的区域推进注重细节重构:一是在管理文化建设中,开展了“精神、理念和校训”核心内容征集活动,进一步厘清思路,开展了“学校主题文化”书画作品展及物化活动,通过环境细节的定格、浸润和提升,凸现主题;二是在课程文化建设中,开展了课堂模式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和项目课题指导等活动,引导教师发现细节、反思细节、改造细节,让细节生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亮点,通过模式解读、课堂实录、专家评析等形式,拓展主题;三是在教师文化建设中,以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为载体,开展了主题读书、多媒体课件、微课制作、实验演示与改进等竞赛活动,深化主题;四是在学生文化建设中,通过打造美丽教室、改进典礼仪式、举办文化节会、评选智能少年等活动,展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