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 河北实施最严水管制度

11.12.2014  13:29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河北省近年来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已形成了7个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河北正采取最严格水资源管制措施加以补救。

  最新数据显示,河北省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远低于极度缺水标准,为了缓解水荒,河北不得不长期超采地下水,结果带来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地陷地裂等多种地质灾害问题。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张铁龙表示,目前河北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都占到全国的1/3,已经形成了7个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而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虽可缓解地下水超采但仍无法给河北解渴。

  张铁龙:到2030年,全省总需水量约240亿立方米,考虑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实施、引黄水量充分利用后,可供水量最多为230亿立方米,缺口仍有10亿立方米左右。

  为此,河北已开始在全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控措施,在125个县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今年6月,全省开始划定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已关停自备井3500多眼,部分地区开发非常规水资源加以补充。

  唐山市节水办主任王福礼:如中水、矿井疏干水、雨水等的利用量每年已经超过了1亿立方米,已占城市非居民用水总量的40%,现在每年较关停自备井之前,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近2000万立方米。(记者杜震河北台高丽红唐山台韩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