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籍名家 | 文华·赵柏田:手工艺人般执着的写作者

13.08.2016  17:08

  身畔美好,愈显人文至美

  大家风范,自成甬城风景

  识名家·观名作·赏名品

  带您走进大师们的艺术之境——

  2015年,宁波人赵柏田成了中国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他的新作《南华录》,先后入选“中国好书榜”、“新浪好书榜”等国内各大榜单,并一举拿下了2015腾讯·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奖项,同时赵柏田凭借此书荣获年度散文家的好评。华文好书评委会的颁奖词是如此评价:作者赵柏田有着和普鲁斯特一样的野心,描绘已消逝不再的古代南方生活史,不禁让人想起《追忆似水年华》。

  赵柏田,当代甬籍作家、学者,国内最具实力的历史作家之一。曾获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散文奖、2000年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等。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宁波市文联创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买办的女儿》、《赫德的情人》、《让良知自由》,短篇小说集《纸镜子:七个故事》、《站在屋顶上吹风》,文集《南华录》、《明朝四季》、《岩中花树》、《历史碎影》、《帝国的迷津》、《时光无涯》、《远游书》、《我们居住的年代》,文论集《双重火焰》等十余种。作品多次上榜新京报、新浪、腾讯、凤凰网好书榜及《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图书榜,部分作品译介到国外。

  很多作家,在找到写作这条通道前,从事的职业都看似与文字毫无关系。比如,余华曾是个牙医,严歌苓是个文艺兵,刘慈欣是发电厂的工程师;赵柏田也是如此,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体育老师。

  他在一段自述中写道:“白天带着学生顶着大太阳奔跑,练单杠、跳马,各种滚翻,一到傍晚,就到了练拳时间,站桩劈砖,练习铲蹬勾提各种腿法。”在他的回忆里,那年他的旋风腿可是打得又高又飘的,这样挥洒热汗的生活,让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9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他偶然看了巴勃罗·聂鲁达的《诗歌总集》,仿佛一种指引,他踏上了写作的道路。

  “我买的第一本书是《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说不清为什么,可能在骨子里,对文学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好奇。”作为当下中国少有的历史作家之一,他觉得冥冥之中自己与历史及文学有着很深缘分。

  “写作真是一场越野长跑,我跑到这里用了二十五年。这次的不同,在于你跑了一程后,有人过来跟你说,你跑得还不错!对于一个经常在黑暗中孤独奔跑的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安慰。

  品读赵柏田的作品,细致入微的人物表情和景色描绘往往让人如临其境。他的文字总有一种让你“重返现场”的能力,呈现出来的画面感,仿佛能让人触碰到那个人物,嗅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把时局变化揉合于小说笔法,绵密、平静的叙述和小说笔法的交互使用,是赵柏田的语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

  赵柏田说自己有点像个炼金术士,拿着一个坩埚,像马尔克斯笔下的奥雷良诺上校那样炼制着小金鱼。他要掌握好配方和火候,才不至于炼出的是一块焦炭。到底是纪实多一点,还是虚构多一点,事实和想象力各占多少比重,每个历史写作者都是握有秘方的。“掌握的方子不一样,炼出的小金鱼也不一样。重要的是,动手前要想好,你要把手上的东西做成一条金鱼,还是别的什么。

  “自从开始写作后,对文字、对世界,就建立了一种虔诚的契约关系。写作者对文字要有敬畏之心,除了感知敏锐这一种天性,写作必须在不断训练下才能成家。”赵柏田用手工艺人对家什的专注和匠人的精神,来扶起一个个歪倒的文字。确实如此,在他的笔下,历史与当下常有天涯比邻之感;他以一种全新的写作态度,把日常化、民间性提升上来,以此与大历史构成对话。

  2015年出版的《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堪称作家写史的典范之作,赵柏田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在散点式的勾勒和铺陈中呈现一部明代南方士人的生活史和艺术史;节奏舒缓、潮湿氤氲的叙事中,体现了一种独有的南方气韵。

  赵柏田以诗人的笔触、思想家的内涵赋予了这些隐含在历史角落里的人物以生动气韵。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剧、书画、茶、酒、香料等,像一件由文人雅士与工匠艺人串连起来的珍珠项链,记录了那早已消逝的明朝南方珍异世界的故事,它更像是大明万历以后南方中国的一部艺文志。  

  2016年4月,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揭晓,颁奖词中这样写道:赵柏田对古代中国的回望,声音低徊,内心虔敬,在体现一种逝去的生活态度与价值信念的同时,也对文化情有独钟。他将《南华录》写出了一种近乎绝望美的兴衰,并通过江南文化气韵的重现完成了自我救赎。

  在写《南华录》之前,赵柏田的文学启蒙是先锋文学,他曾是一个先锋小说家。小说创作给予赵柏田的,是某种深入骨髓的丰沛,从先锋小说出发,迈向先锋的历史叙事,赵柏田平心静气,他有更大的“野心”,要写自己的“南方”。

  在早期的创作中,他自认为写作中带有某种先锋因子。上世纪90年代,他陆续写下一百多万字的有关“文革”后成长一代的中短篇小说,频频发表,中短篇小说《站在屋顶上吹风》出版后,其在叙事形式上的大胆探索吸引了文学评论家的眼球。对赵柏田来说,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以个体经验闯入文学世界的经验型作家。

  从2001年到2004年,他花了三年时间,写一本《历史碎影: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这部随笔集以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安放到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讲述了蒋梦麟、邵洵美、沈从文等11个南方文人生命中的许多时刻。此后,关于历史叙事的水阀滔滔不绝,《岩中花树: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江南文人》、《远游书》、《帝国的迷津:近代变局中的知识、人性与爱欲》、《明朝四季》、《赫德的情人》等相继出版。在晚清史、民国史和明史中遨游,赵柏田操持着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非虚构写作等文体,以一种别样方式为过去的历史打开新的世界。 
  
  赵柏田对自己的转变很坦然,认为它可以承载自己对文学的想法。“前几天与赵园先生通话,她说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现当代转到明清史,再到‘文革史’研究,在学界人眼里是一种‘跨界’,那么我现在转向历史叙事,也是一种跨界吧。

  已故的文学评论家盛子潮这样说:“我感兴趣的是赵柏田的叙述姿态。存在着三种叙述姿态,一种是仰视的,是注释性的,一种是俯视的,肢解性的。赵柏田采用了一种平视的目光穿透历史,让作者、人物、读者在一个平面上互动,形成一个场。以往我们的关注点总落在人物与时代关系上,赵柏田的书写颠覆了这种观念。

  赵柏田用文字的温存与厚重,复原了一个时间深处的中国,他认为自己更像一个历史海洋的打渔人,历史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历史写作承载着他对文学、对世界的看法。
 
  赵柏田告诉我们:“能够跑过这道窄门的作家并不多,但一旦跨越,视野就会开阔,创作的自由之门就向你敞开了。我很庆幸,成为了这少数人中的一员。如果你热爱它,就在孤独中,在黑暗中,坚持下去。

  “甬籍名家名作名品网上展示活动”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主办,宁波市网络文化协会承办,中国宁波网、甬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