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林场,看改革系列报道之五
丽水白云山林场老护林员的新生活
浙江卫视记者吕博 李胜 丽水台 2015年3月22日 浙江新闻联播
丽水白云山林场是我省最早建设的国有林场之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因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等原因陷入困顿,林场和职工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近年来,林场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面貌焕然一新。改革给林场带来了什么变化。林场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怎样地改善呢。一起来看——白云山林场护林员老何的故事。
“宣永,在家吗?有人吗”?
“有人”。
“你老公呢,不在家啊”?
“去丽水了”。
“哦”!
何建平,是丽水白云山林场的护林员。临近清明节,他起了大早,赶了十几里山路来到山林深处的自然村,挨个敲门提醒村民们注意防范森林火灾。这段山路,老何已经步行走了十几年,而现在他用上了越野车。
“有车的话巡得远一点,再一个走得勤。现在有车的话,每天都是两趟。”老何说到。
从走路巡山到开车巡山,林场改革给老何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这个就是我们房间,这就住这里。”老何介绍说。
这个房间是林场为老何新建的单人宿舍,铺设了木地板,配备有电视、宽带、热水器等设施,家人也可以过来团聚。深山里特别潮湿,楼房就特别设计成二层小楼,让护林员们最大限度地免受风湿等疾病的困扰。这样的住宿条件,以前老何想都不敢想。
“我就住在那里面那个房间,以前上面那个瓦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用老的瓦片。以前不是这种瓦片的话都漏水的,漏下来的,床上都是水。”老何向记者解释。
这一轮以公益生态为核心的林场改革,紧紧抓住保障生态、改善林场职工民生这个出发点,定性定编定经费、财政兜底解决林场后顾之忧的做法。让林场职工的身份、工资、住房、养老、医疗样样有了保证。
老何说:“现在改制以后有3000多块钱。这3000多块是拿到手的3000多块钱,就是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除掉以后。”曾经在林场是举着斧子向树要饭吃。如今这里一转身成了公益林场、森林公园。如何把林子看好管好、把生态守护好成了林场职工共同的心声。
这片100多亩的荒山,老何向场部的技术人员提议种上了香榧,每天巡山他都要过来看一下。老何说:“过不了几年,这里又将多出一片郁郁葱葱的香榧林。”
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从2008年开始,我省就开始对国有林场改革进行谋划,201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根据方案,我省杭州、温州、丽水等7个市的89个国有林场纳入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国有林场要从生产经营类向生态公益型转变,所在地政府要对国有林场定性定编定费用、完善社保体系、妥善解决历史债务并负担起林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从2008年至今,省级财政共投入近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2.2%,国有林场成为我省生态功能最完善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