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林场,看改革系列报道之二

24.03.2015  11:36
丽水白云山林场率先“断腕”改革
“国字号”林场浙江队念活“生态经”

  白云山国有生态林场位于丽水城区北部,绵绵森林为丽水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态保障。

  三月的丽水春意盎然,刚吃过早饭,市民便循着送爽的春风与喜庆的鸟鸣声,三五成群的来到位于城区北部的白云山生态林场,尽情的享受新鲜空气。

  创建于1927年的白云山生态林场,是浙江省4个最早建场的国有林场之一,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国家投资在国有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事业单位。曾经,林场人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伐木工人扛着油锯深入林地,砍伐量远远超过了生长量。然而,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国家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天然林采伐,林场经济收入中断,使得本不富裕的林场步入了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岁月。

  白云山林场的困境,有着复杂的成因。“不事不企、不工不农、不城不乡”的不确定性是林场人一出生就被打下的“时代烙印”。

  不过,这已经成为了老黄历,如今的白云山林场,已经成了城里人的后花园。“紧邻市中心的大型林场在全国都少见,如今我们依旧‘靠山吃山’,在白云山就能看到‘丽水绿谷’有多美。”提到白云山的变化,林场场长毛小荣信心满满。

   改革前,“砍树”为生的“林户”拼命“逃离”

  1960年的一天,呱呱落地的何苏茂成了白云山林场的一名“林户”,名字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像林场的大树一样苏展茂盛。跟许多生于林场的孩子一样,何苏茂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已经无法离开林场:“林场这么苦,当时人只要有一点办法就不会愿意来林场的,我知道自己没别的选择,我们家姐弟5个,我和两个姐姐都跟父母一样成了林场工人,哥哥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农村,弟弟因为参军才能离开林场。”

  在何苏茂的记忆中,两个林场工人要养活五个孩子非常不容易,刚懂事的他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帮砍树的父母清理“战场”。“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高中毕业后就来场里上班了。”1977年12月参加工作的何苏茂说那时候他根本没想过生命还有其他可能。他接触的都是举家在林场的“林户”,直到现在,还有“一母同胞”的四兄弟同在林场的情况。

  刚参加工作的何苏茂和其他林场职工一样,正式踏入了他们从小便司空见惯的“伐木”队伍。但靠卖树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行情好的时候还能给场里200来号人发工资,行情不好的时候,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风度日——这是老一代林场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国有林场的经济发展长期过度依赖森林资源的消耗,“总拣大树砍来好换钱”的习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森林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价值。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国家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天然林采伐,白云山这个自收自支型的“国有林场”经济收入中断。1992年,白云山林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这使得林场陷入更大的困境:他们要负责保护森林,但工资却已经发不出来。

  “曾经被逼无奈,实行过一段时间承包制,就是让大家各自包一块地,在划定的区域内种经济林,自己搞创收的同时负责一片林区的保护。也可以选择停薪留职,自谋生路。”每每提起,这段困苦的岁月都让林场人唏嘘不已。

  正是趁着这阵“改革”的东风,2000年,何苏茂果断选择去了改革的最前沿广东:“我以前学过修理,就去了一家家电企业做售后,在那边工资高呢,一年能挣12万。我姐在林场一个月才1000块,还不能按时拿到。”

  还有比何苏茂更决绝的,趁着90年代初政策的放宽,赶紧让自己的孩子脱离“林户”,在后面的改革中,自己也离开了林场。“那时候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会让孩子进林场。”何苏茂说,他家姐弟五人的孩子没有一个留在林场。

   改革后,“看树”养生的“林户”惹人羡慕

  2005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守着3.95万亩的“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白云山人时刻想着变革。当时林场需承担离退休人员各项生活补助每人每年1万元左右,需承担在职职工社会统筹每年近80万元。1998年至2004年间,林场连换了4届场长。到2006年改革前,林场负债290多万元。

  “林场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定位、经济来源、人员去向是我们首先要想清楚的问题。”毛小荣告诉记者。

  根据生态公益林占比达94%,且森林公园定性为市民公园的情况,2006年11月,白云山林场被定性为公益型国有林场,按照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发展目标因此由“解决职工基本保障”转变为“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屏障”。林场由发展“砍树经济”转变为“看树经济”。

  在浙江省林业厅和丽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2008年4月,林场顺利完成改革。改革后,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职工遗属、计划外职工共201人均得到妥善安置,工资福利也大幅提高。

  “推行改革时,我们就决定,一定不能让一个林场人‘失业’,要首先保障他们的利益。他们大部分人生长在林场,在林场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抛弃林场,为林场建设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改革完成了,我们也做到了当初的承诺。”毛小荣对此颇为自豪。

  定好改革方案后,场里第一时间对职工进行了公开,而如何苏茂这样远在广州打工,年薪12万的老职工选择了第一时间回来竞聘上岗。

  正在林区巡查的何苏茂精神奕奕:“在外面打工看似赚的多,但回来是事业编制,刨去五险一金,我一年到手的工资毛八万呢!当初死活都要跟场脱离关系的老同事都后悔死了,每天在这么好的环境中上班,去哪找呀!”

  全国4855个国有林场中,像白云山林场这样环抱丽水城区的屈指可数。白云山林场抓住这一优势,积极建设“城市后花园”。当18公里的游步道和45公里的行车道建成、宽带全覆盖后,这里每天有数千市民到林场爬山、锻炼。

  “很多外地人来丽水都要到林场逛逛,前几天还有个从杭州来的朋友,到了山顶就兴奋,直到晚上都不愿意下来!”看着自己奋斗的林场如此受欢迎,毛小荣怎不欣喜。

   现在,“国字号”林场浙江队确定生态优先

  已经率先完成改革的白云山林场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一定要让人走进森林。”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说,“改革不能‘一劳永逸’,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休闲旅游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白云山林场显然已经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2006年以来,丽水市政府累计投入2.4亿元,建成白云森林公园入口综合区、丽水“三宝馆”、18幢仿明清建筑。“我们已经全面停止了商业性砍伐,坚持多元经营,招商建设了2家‘林家铺子’,市民和游客逛累了还能尝尝美食。”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毛小荣早已开始布局。这些每年能为林场带来数百万的收入。

  从2013年8月开始,经国务院同意,浙江成为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七个省份之一。浙江省林业厅对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全方位纵深推进改革。列入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杭州、温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7个市和所辖有关县(市、区)的89个林场将于今年5月迎来验收。目前已完成定性定编的国有林场未出现1名因改革试点而产生的新的下岗分流人员。

  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职工收入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浙江省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保护总站站长蒋仲龙介绍:“我们坚持以最大限度保障林场职工权益为原则,通过改革,林场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均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职工收入基本跟上当地同类事业单位职工同等待遇,工资水平较改革前大幅度提高。像白云山生态林场职工年均工资从改革前的2.1万元提高到目前的7.6万元,武义县林场职工年均工资从改革前的0.8万元提高到目前的8万元。”

  日前,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后,未进入上轮改革试点的宁波、嘉兴、湖州、舟山纷纷表态要迅速行动。

  “这四个市的国有林场改革,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说,“如今,国有林场的生态功能将摆在首位,国有林场改革是保护生态的重要途径。浙江省108个国有林场经营面积384万亩,森林面积354万亩,森林覆盖率92.2%。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283万亩,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75.7%。守护好这片绿树青山,何愁没有‘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