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记者走基层之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些学生

29.02.2016  13:26

 

 

好吗你,张老师?全家好吗?”这个春节,张亚萍的微信一直很忙碌。记者去采访时,她乐呵呵地说:“虽然这些信息的语法有错误,但比起刚开始学汉语时已经大有进步了,而且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情意。

2014年5月,张亚萍被安排前往新疆库车宁波双语教师培训中心任教(详见本报2015年10月14日报道)。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恋上这座城市,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双语班上的那群“大孩子们”。得知她新学期不再继续任教2015级数学三班了,学员们还急吼吼地找到校领导,强烈要求她“留任”。春节返乡前夕,许多学员都跑来给她送行。张亚萍说,结束假期返疆后,定会认认真真站好双语教师培训的讲台,踏踏实实做一些推动当地教育的事,想方设法为浙江和新疆架设沟通的桥梁,“我的力量很小,但我身后的力量足够大,我的领导、朋友、亲人,他们的爱心和热情都将源源不断注入‘我’这个载体,赋予‘援疆’这个词更积极的意义。

今年春节,在丽水囿山小学支教的美国“青年教学使者”Nick不仅留在中国过年,还把父母也接了过来。Nick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父母过来时顺便把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大量英语儿童读物也捎带了过来,“我打算下学期给全校学生开个‘故事角’,让孩子们一起读英语书,在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Nick是省教育厅2015年从美国选拔的32名青年教学使者之一,他们被派往支援衢州、丽水山区的英语教学(详见本报2015年10月26日报道)。Nick说,中国的节日氛围很浓,特别是浙江,不仅风景秀美,文化底蕴也十分浓郁,“我游览了杭州,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样我就能在课堂上用英语说中国学生熟悉的年味年俗,拉近与学生的距离。”Nick还告诉记者,自己买了好多东西装饰学校的英语教学专用教室,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有活力的学习环境,“来中国支教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之一,虽然今年是我支教的最后一年,但我一定还会再回来支教,教给这里的学生更多的东西。

我离开了讲台,但从不曾离开学生,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一定竭尽所能。”春节期间,84岁的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台门的退休老教师唐万里一点也没闲着,这位爱心助学团队负责人趁着走亲访友的机会努力去发现需要资助的学生,还发动团队其他成员一起寻找。“学生早一天被发现并接受资助,他们未来的希望就大一分。

16年前,唐万里和台门其他退休教师一起,用自己的工资资助海岛地区因家庭困难而无法正常上学的学生(详见本报2015年12月28日报道)。16年间,他们默默无闻地做着捐资助学这项慈善事业。唐万里告诉记者,今年,爱心助学团队打算加强助学力度,增加单人助学款项,丰富助学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资助。

 

 

浙江教育报》2016年2月26日1版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