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春风里 唱在田野间

30.03.2016  08:12

    嵊州群艺越剧团一年演出近600场

    嵊州群艺越剧团的演出。

    春风和煦的三月,嵊州群艺越剧团团长石国荣和他的戏班像往常一样,赶着忙碌的行程,一天都没歇着。刚在嵊州华堂村演完,马上又要转场赶赴200公里外的台州路桥进行下一个5天的演出。群艺越剧团是嵊州民营剧团的领头雁,每年有10个月左右时间在各地演戏,仅去年一年就演出584场,演出收入630万元。

    群艺越剧团越演越火,秘诀在哪里?

    铁打的戏班流动的演员。和专业剧团不同,民营剧团的流动性非常大。演员作为戏班之本,要有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支持戏班的运作。石国荣告诉记者,剧团用合理的待遇和人文关怀留下“台柱”,“对按日付费的其他演员,我们保证大家每个月至少有25天的戏可以演,如果天数不到,就按25天算。”这样的承诺无疑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今年25岁的姚怡已经在团里待了7年,她说:“团长就像我的父亲一样。”石国荣说,剧团里很多女孩子都和自己的女儿差不多大,常年在外奔波不易,除了保证她们有稳定的收入,剧团有义务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解决生活难题到介绍对象,他和妻子就成了“剧团家长”。

    剧团也注重青年演员的培养。今年28岁的马利华12年前来到群艺跑龙套,平时勤于钻研基本功,剧团就给了她更多向名角学习和参加比赛的机会。

    “民营剧团主要针对农村市场,剧目当然重要,演出的安排要按照农村群众的需要来。”石国荣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按需“定制”剧目。他说,每天第一场戏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多,第二场戏从晚7时到9时多。同样的曲目,比起专业剧院,群艺每次演出时间拉长很多。这是什么原因?石国荣说,这就是民营剧团的特色,穿插歌舞杂技和拉伸剧本内容。看越剧需要耐心,年轻观众往往兴趣不大,穿插一些歌舞小品能够吸引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

    另外,一台经典剧目的演出时间有限,很多情节和细节都会被省略。石国荣说,丰富剧目内容,就像把一部电影拍成微型电视剧,有更多细节和内容的表达。

    《狸猫换太子》就是一个成功的戏,剧团从2013年9月开始尝试加戏,根据历史和传说在剧本中加入包公和范仲华两个人物和相关戏份,边加边演边改,吸收观众的意见。经过两年多时间打磨,《狸猫换太子》变成了上下两本,成了广受观众好评的明星剧目。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杜文烨 市委报道组 吴一赞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