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发布 山东居首贵州垫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04.11.2015  18:46

  中国政府每年花掉多少钱?政府公务员全年工资福利支出是多少?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多少?
  政府的钱花在哪儿了、怎么花,成为自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社会公众最热切的追问。
  按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必须主动公开的信息。那么,中国各省级的财政状况到底有多透明?
  10月31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财政透明度课题组公布了《2015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该中心自2009年实施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以来的第七份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201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平均得分为36.04分,相较2014年提高了10.28%。这表明2015年省级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小幅稳步攀升,但透明度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报告也指出,如果把31个省级行政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则我国省级政府仅公开了三分之一左右的财政信息。
  “在国际惯例来看,这种分数是落在最后的。”报告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邓淑莲坦言。
  预算法实施后有进步有退步
  2015年省级财政透明度的评估,综合了财政部统一编发的财政决算报表、各省份政府官方网站、财政年鉴、报纸杂志等渠道的公开内容,从一般公共财政决算、政府性基金决算、政府资产负债、态度与责任心等9大项、166个方面进行评估打分。
  在这9项内容中,部门预算的曝光率相对较高,关注度也更高。数据显示,2015年省级部门预算及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评分为27.32分。尽管整体水平依旧比较低,但与2014年的19分相比,仍有了很大的提高。
  之所以有如此进展,报告分析认为,很大程度上与最近几年以来中央对部门预算以及“三公”经费公开的要求有关。
  受此推动和影响,诸多省级行政区都出台了促进和规范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制度规范或者工作方案。
  报告同时显示,2009年至2011年和2013年至2015年期间,财政透明度的最高分都呈现了下降趋势。这就意味着,原本在财政信息公开方面做得最好的省份,反而出现了退步。
  报告认为,这是因为一些信息公开情况较好的省份缺少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积极性。
  2015年,新预算法颁布,预算法把财政信息的公开作为规定开始全面实施。尽管如此,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透明度得分却差异较大,财政信息公布的随意性较强。
  邓淑莲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法律在操作性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一些地方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也说明规定还不能满足公开的要求。
  报告显示,在2015年各省财政透明度排名中,山东、福建、山西、安徽得分较高,分数均超过了50分。山东以57.01分位居报告排行榜第一,但较去年所有省份的最高分有所下降。陕西、贵州得分较低,分数低于20分。
  同时,预算法要求政府公布的“四本账”中,即一般公共财政信息、政府性基金信息、国有资本经营信息和社会保险基金信息透明度相对较好,得分均在30分以上,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决算和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得分在40分以上。
  但其中,政府资产负债的信息公开情况最差,31个省级行政区的平均得分只有9.68分,反映了相关部门对政府资产负债的统计和信息公开还重视不够。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小兵认为,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意识缺乏,主动公开的意识比较差。同时,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位阶上低于保密法,很多地方以保密法为由拒绝公开部分信息。
  刘小兵介绍,政府负债的信息,预算法没有要求公开,所以在公开的过程中就五花八门,有的说不属于公开范围,但有的属于国家秘密的实际上在财政年报上已经公开了。
  “预算法搞得太笼统了。”刘小兵认为,信息公开是现有体制下关住权力最好的一个制度笼子,它可以倒逼现有一些制度有效实施,也可以推进各种制度逐步进行完善。
  项目带头人的期待
  报告主编、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作为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会提交意在推动“阳光财政”、政府预算改革、信息公开、财税改革的提案。
  7年里,蒋洪笑言自己的头发已经从花白到没有了。
  2008年,在第一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蒋洪的发言稿题目是《阳光财政,我盼得头发都白了》。对于蒋洪来说,呼吁政府预算公开的十年里,他的头发先是花白,后来开始稀少,最后,光头已经成了在人群中最好识别他的特征。
  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蒋洪注意到财政预算公开被条例纳入了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范畴,随之启动了一个观察中国政府财政透明度的项目。至今已坚持了7年。
  蒋洪解释项目的初衷时说,如果将调查样本选择在县级,全国上千个县,工作量太大;而如果选择中央政府,样本太少,缺少参照体系。所以,最终锁定省级政府单位。
  他的团队在省级政府预算层面选择信息公开办公室、财政厅、社保局、国资办4个“要害部门”;在部门预算层面,选择教育、卫生、环境、交通、工商等11个厅级单位。其中,省级单位要调查100多项指标,厅级单位调查300多项指标,都由学生制成调查问卷,以挂号信寄给这些单位。
  刘小兵说,调研的第一年,有的地方打电话来质问:“谁让你们做这个的?”有的则说:“你们要的这些资料我们都没有,你们简直就是给我们增加麻烦。”
  但当项目执行到第三年时,有个电话这样说:“你们知道你们是什么人吗?我们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厅长都是给你们打工的。”
  201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预算透明度平均分已经到36.04分,但蒋洪依旧认为变化只是形式上的。
  政府的步子应再大一些
  就在报告发布的前三天,10月28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发布消息称,将对全国各地的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对社会公布。
  财政部表示,此举旨在贯彻落实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财政部有关预决算公开工作文件要求,切实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蒋洪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算法出来以后,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的相关规定,对促进预算公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目前对预算公开的检查依据仅是预算法。我们不能把法律当作上限,而是要作为我们行动的底线。”蒋洪说。
  蒋洪指出,虽然预算法和相关决定明确了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制度体系构建,财政部也发布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的具体要求,但从目前省级财政的公开信息来看,许多地方还做不到位。
  比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住房公积金在预算中列支,但在目前公开的省级财政中却看不到这一项的信息。
  此外,财政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编制,编列到具体项目,但目前公开的省级财政中未包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国有资本收益和支出。
  “这部分规模非常大,90%以上的资本收益未包含在当中。”蒋洪说。
  蒋洪指出,信息公开条例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没有要求按项目分别公开,这样会使占预算总数约三分之二的部分不透明,从而不能获得有效的监督。
  蒋洪建议,预决算信息的公开应包括折算的全部收支,未包含在“四本账”预算中的所有其他收支,应编制政府预决算的补充报告向社会公开。
  “否则的话,意味着我们的信息公开是不完整的,而且不完整的部分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相当的大。”蒋洪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的联邦预算每个人都可以看的懂,比如社保占总预算的34%,军事占预算的18%等等,一看就知道钱花在了哪里。”
  “可是从我们国家每年财政部的报告里却看不出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比如老百姓最关心政府拿多少钱支持医保,这个从目前的预算里也看不出来。”韦森说。
  “希望政府的步子迈得再大一些。”蒋洪不无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