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共文化负责人“南湖论剑” 再创浙江公共文化新辉煌

11.07.2018  20:39

  如何提供更快、更近的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出更加优势丰富、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产品?7月10日,来自全省11市的公共文化负责人齐聚嘉兴市南湖区,交流剖析浙江公共文化改革成果,共同探讨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大计。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被文化部列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地区。

  推动公共文化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相对均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浙江”的题中核心要义。现场,大家围绕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和内容建设、改革创新等内容互相“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这些年,我们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体系城乡覆盖率已达3万人每馆。”作为“东道主”,嘉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云飞率先发言。以前,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的居民要到海宁市图书馆才能借到一些专业书籍,950平方米的海宁市图书馆尖山分馆正式开馆后,同一张借书证还能借到嘉兴市图书馆的书。

  “三年来,‘一人一艺’改变着宁波的气质,参加人数比实施前翻了十倍。”这边,是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孔燕,自信地报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数据变化。那边,杭州市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上,也有着独到经验。杭州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张鹏介绍:“‘杭标60条’中,有27条高于‘省标’,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湖州针对新时代城市文化空间布局,提出体制探索:结合城市功能结构、公共空间、路网系统等多方面的空间条件和规划要求,构建城市文化空间体系,形成城市文化空间总体结构。“湖州做法像卤水拼盘,非常有意义,布局的充分度、均衡性都能大幅提升。”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频频点头。

  龙游县文广新局局长方玉林,铿锵有力地说出了基层的心声:“综合文化站是基层文化阵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过去,当地综合文化站大多处于“荒废”状态,龙游通过置换、改建、租赁等方式,将闲置的粮仓、校舍、车站、茶厂等改建为综合文化站,全县15个综合文化站个性十足,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现场,省文化厅发布《2017年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达成《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南湖共识》。报告指出,我省制定出台的《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法治化保障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截至2017年,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1家,文化馆101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316家,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五级全覆盖。

  报告指出,2017年,我省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彩。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1711.2万人,比上年增加7.9%,读者持证率为30.25%;全省全年送戏下乡2.26万场次、送书280万册次、送电影30万场次、送讲座展览5000余场次、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500余场;全省文化站组织文艺演出12.6万余场次,举办培训班4.3万余次,直接受惠群众达到6500多万人次。

  据悉,这是全省首次发布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发展报告,未来,还将逐年发布我省公共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路桥区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张牌”
一是全力全速,打好“示范牌”。自2015年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投入文化事业费2.财政厅
西湖区大力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5-2017年,西湖区累计投入资金2.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