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文化繁荣新卷奏响中外交流强音

15.01.2016  10:33

  

  《文化交流》杂志报道的“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

  三十度春秋,三十载芳华。

  《文化交流》,三十而立。自1986年初诞生在西子湖畔,这份中英文对照、内容鲜活、图文并茂的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30年来,她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为人民采写、为时代放歌。

  走过山村,走过海岛,走过城镇,走过都市。《文化交流》的采编人员带着采访本、相机穿行在浙江大地;杂志的作者和特约撰稿人从杭州、上海、北京等省内外,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异国他乡发来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张张珍贵的图照。她以独特的风姿从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她,忠实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书写浙江文化繁荣新卷,奏响中外文化交流强音。

  一本杂志眼中的浙江文化交流三十年——

  谱写文化繁荣新卷

  奏响中外交流强音

  《文化交流》编辑部

  为建设文化大省

  鼓与呼

  文化是—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2005年,浙江省推出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吹响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号角。《文化交流》每一期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建设文化大省添砖加瓦。刊物从文化精品创作、群众文化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浙江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宣传和传播。

  浙江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主要文艺门类全国领先。《文化交流》宣传介绍了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的的文艺精品;宣传美术、书法、摄影、戏曲、影视等门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介绍“文学浙军”,拓展网络文学,促进发展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

  浙江小百花名扬中外,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文化交流》刊出的《浙江盛开“小百花”》一文,专门介绍了彼时正当红的小百花越剧团和他们的作品。该文作者北辰这样写道:“这是一条培养艺术新秀之路,一条带动戏剧全面改革之路,一条使古老剧种赢得现代观众之路。它使浙江的越剧面貌焕然一新,众口皆碑。”而事实上,在后来浙江戏剧的发展中,“小百花”模式也确如该文所言,成为一个可资借鉴的艺术标杆。

  群众文化始终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文化交流》积极宣传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礼堂文化活动和不断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称为“中国村歌发祥地”的江山,在2013年公布的27个农村文化礼堂第一批试点村中,更是村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歌曲。一支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农村新颜新貌的村歌乘着文化礼堂建设的东风应运而生,迸发出农村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江山村歌回荡美好江山》饶有趣味地叙述了带有阡陌间泥土芬芳的“乡村好声音”飘荡进省城杭州、北京人民大会堂,来自江山市多个村庄的村歌为城市观众捎去了浙西乡野的故事。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领跑全国。《文化交流》杂志这些年来对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报道、传播下足了功夫。不管是世界级的西湖、运河、江郎山,还是全国、省、市各类遗产,都进行了多角度和立体化的报道、传播。2013年,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之际,杂志以4000余字的篇幅推出了《回首历史序幕:中国大运河申遗》,文中首次披露了从2006年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撰写、有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到提案实施成功的一段鲜为人知历史事实。杂志还连续刊登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系列稿件,从不同角度诠释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和申遗工作的重大意义,显示大运河独特的气韵与魅力,抒写缤纷流华的大运河文化。

  在《文化交流》漫长的文化记录中,有对吴越文化的梳理、发掘和传播;有对“一带一路”的生动描述和推介;有对星光灿烂的浙籍文化名人的系列介绍;更有从文化视角对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活动、重要人物与事件的专题策划、专版宣传……这些都已谱就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锦绣篇章。

  一个个鲜活形象,一个个动人故事,一个个文化热点,在《文化交流》的典型报道中熠熠生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文化因交流而传承发展,世界因交融而和谐共进。积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学习,使世界文明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交流》杂志担当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文化交流》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刊方向,大力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以融通中外的国际表述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浙江积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节会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浙江文化走向世界。翻阅30年的《文化交流》,浙江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被定格在一段段文字和一张张图片里。

  过去的30年间,尤其是最近10年,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浙江持续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浙江先后在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墨西哥、芬兰、泰国等国家的城市成功举办了“感受浙江——浙江文化周”、“浙江文化节”等大型对外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积极配合,在一定时期形成了传播文化、宣传浙江的声势和热潮,让活动举办地和世界各地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1999年的春天,《友谊·合作·发展——迈向21世纪》一文报道了浙江省友好城市市民大联欢的空前盛况;2001年西湖友谊奖得主乌克兰艺术家奥莉加传授芭蕾舞的动人事迹在杭城传开后,《文化交流》迅即刊出《她在杭州教芭蕾》一文予以介绍。

  《非洲掀起浙江风》带我们走进了一次浙江文化的非洲之旅。这是2011年我国对非洲文化交流的一项重点活动,也是浙江文化节首次走进非洲。由文化部、浙江省文化厅等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文化聚焦·浙江文化节”,先后在世界文明古国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举行。当时正在埃塞俄比亚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为非遗展开幕式剪彩,并和埃塞俄比亚观众现场亲切交流。看完演出,埃塞俄比亚交通部国务部长格达秋·门格斯特连连惊叹:“太精彩了,简直不可思议。”埃塞俄比亚国家剧院总经理迪斯塔更是激动地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演出,也是我第一次领略到了如此美丽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河姆渡历史文化展、良渚文化特展享誉台湾;分藏浙江、台湾的《富春山居图》首次合璧;《浙江婺剧团巴西行》《台州乱弹花开新西兰》《畲曲唱到波罗的海》《杭州美食亮相联合国》,浙江交响乐团到意、奥、捷、德、瑞典、比、法等国访问演出,奏响难忘的欧洲之旅…… 这些文化交流的盛事都能在《文化交流》中看到精彩描述。

  浙江文化在不断创新“走出去”步伐的过程中,也正在被更多世界人民接受。在与国际社会进行文化对话中,规模和档次越来越高,从“走出去”逐渐升级为“走进去”,走入他们国家的主流社会。《文化交流》的深度报道《宁波原创舞剧〈十里红妆〉“红”到纽约 舞进主流社会》一文就记录了这样一个重要变化。作为入选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华风韵”品牌项目的2014年重头戏之一、宁波市演艺集团原创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于当年3月登上世界顶级艺术场所的舞台,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成功连续展演4场,票价不菲,却一票难求。2500多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上座率100%,且70%以上为美国观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CHINA DAILY》等众多主流媒体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此次访演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真正融入世界作了成功的实践,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传播中华文化与借鉴世界各国有益文化相结合,坚持在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文化交流》宣传、推介了一批经典作品以及名家大师,推动多元文化的对话交流、互鉴。莎士比亚、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巴尔扎克、卢梭、莫奈、马尔克斯、安徒生、海明威……在《文化交流》上介绍的世界大师及经典著作可列出长长的一大串。

  站在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文化交流》创办30年以来,得到了许多国际友人的欢迎与好评。已故著名作家韩素音早在1994年3月14日给本刊创办人王家扬先生的信中写道:“《文化交流》杂志精美极了,照片极佳,整个杂志都非常好……精美之极足以令许多西方著名摄影师羡慕!”,瑞士使馆临时代办白柯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狄安科夫、加拿大使馆文化参赞盖茨洛等纷纷发来邮件,表示对刊物的喜爱,认为《文化交流》是世界了解中国和浙江的美妙锦囊,也是中国、浙江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精美图片和优雅文字都给他们留下了高品格的美好印象。

  近年来,中国在浙江乌镇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6年将在杭州举办G20第十一次峰会。这是世界的大事,也是中国的喜事。G20峰会花落“人间天堂”杭州,杭州大步跃上国际舞台,也是浙江的机遇。浙江杭州将成为世界的焦点。对这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盛会,《文化交流》作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扇窗口,将全力宣传,倾情传播,用锦绣画卷让全世界一起分享西湖的美丽和浙江的韵味。

  犹记得, 2005年10月20日,《文化交流》创刊20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对办刊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不断加强同国际上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奉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浙江深厚的人文优势和广泛的人缘优势,加强浙江与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浙江,让浙江更好地走向世界。”习近平同志还对《文化交流》殷切寄语:“希望《文化交流》杂志充分发挥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刊物越办越好,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文化大省作出新的贡献。

  《文化交流》的采编人员始终遵循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为繁荣浙江的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省,扩大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十年,流年如歌。今天,站在新的起点,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担当,我们再次上路,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