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表复杂到用电脑来排 1600名学生一人一表

07.09.2016  20:05

本报讯 明天报到后天开学,杭州十四中教学处的潘晓燕老师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她在暑假里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给学校近1600名学生排一张课程表。

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纸质化排课程表,我肯定完不成这个任务,杭州城里应该也没有这样一个超级大脑能对付得了。

潘老师说,新高考来了后,学生的选择多起来了,高考科目7选3,同一门高考科目有学考还有选考,学校还有上百门的选修课,这张课程表已经超越了原来单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了。

几年前学校就已经开始用电脑代替人脑,用计算机软件来排课表。新高考来了后,杭州已经没有用纸质排课表的学校了。

学生一人一课表

怎么做出来的

昨天,记者来到杭州十四中,潘老师给记者看了一下现在的课表是什么样子的。

记者看到的是一张高二年级的课程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张课程表是一张大纲类的课程表,上面也有语文数学历史等科目,但还有很多没有标识具体科目,只有选修课、走班之类的。

潘老师说,学生选择不同,课程肯定就不一样,一人一张课表就这样产生了。新高考的7选3,就有35种选择,理论上来说一个班40多个学生,可能就会有40多种不同的选择,因为学校还有大量的选修课。

为全校近1600名学生制作一人一张课表,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呢?

潘老师说,电脑是有一个软件的,我的任务是把一些基本信息,比如任课老师的信息,教哪个年级哪个班,教什么课,一周上几节,还有课程的信息等,输入电脑,还要了解学生学考、选考的数据,选修课选择的数据等,再加上一些设置条件,才能初步完成一张课程表。

而设置条件是这样子的:文理科老师每周有教研活动,文科老师排在周三下午,理科老师排在周四下午,所以在排课程表时要避免在周三下午排文科老师的课;还有一些班主任会议,也要避免在会议期间排班主任的课。“以前纸质排,也有这些限制条件,但因为人脑的局限,有时候疏忽了,就要不断地改。有了电脑就不同了,在避开的时间段把老师的课排进去,系统会提醒的。

潘老师说,比如一个老师一天四节课,就要分散在一天中,不要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也不要把一个老师的课,全部安排在早上第一节,或者把物理课总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学生都想着吃中饭,课堂效率肯定会受影响,这样对物理老师不公平。

以前一年两课表

现在一年四课表

潘老师说,新高考课程表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从原来寒暑假两次排课程表,变成了现在一年排四次。“除了寒暑假以外,每年4月和10月学考选考结束后,同样需要再排一次课程表。

有的学生已经把物理考掉了,有的还要上,怎么办?课程表肯定要重新排一次呀。”潘老师说,特别是到了高三,语数外老师还要上课,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老师可能不用上课了,课程表肯定要重新排的。

有家长曾担心,学生对课程的选择这么多,组合这么多,对整所学校来说,如何把课程表排起来,达到一人一张,预计难度会比较大。

记者曾做过一个调查,从单独科目的选择来说,男生选择物理、化学的,明显多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更是远远多于男生。从科目组合来看,学生选择集中度很高,将近一半学生集中在5种组合上,其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一组合最多。

潘老师说,从目前学校的排课情况看,这张课表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