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需要诗 欧阳江河、虹影、树才带学生品诗歌之美

20.11.2016  15:02
今天还有多少人读诗?如何发挥诗歌的美育功能?欧阳江河、虹影、树才三位当代诗人今日走进北京五中分校大厂分校,和学生分享诗歌之美。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欧阳江河的诗影响了一代人。那是一个人人都爱读诗、写诗的年代,现在则有人发出了“诗歌已死”的哀号。但诗人们不这么看。虹影说,“诗歌就像我的血液和灵魂一样”;树才说“留一点诗歌的享受给自己,保持自己对生命、对美的感受,谁都不能取代。

  他们更知在年轻一代中培养读诗、品诗、写诗的习惯多么重要。“知道现在孩子们功课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看得很紧,还是希望学生们看书累了去看看天空、听听鸟叫,写下属于自己的诗。”树才说。

  虹影的女儿9岁就开始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她说,孩子把读诗化在表演中,虽然可能不懂诗的寓意,但诗的语言之美还是能领会到的。

  写诗没有年龄大小之分。欧阳江河的女儿12岁能写诗,树才也接触过五六岁就写诗的孩子。有趣的是,欧阳江河的女儿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知道父亲是诗人,“她有次翻了下我的诗,这就是诗啊,我也可以写啊!”他认为,孩子写诗保持天然的想象力,没有受到规范约束,保留了童真的东西。而且通过优美的诗句,提炼生命之美、时间之美、青春之美,具有储存升华的作用。

  诗人们也现场朗诵了学生创作的好作品,孩子们的才华让他们看到诗歌的希望。虹影说,写诗要有个人情感,用非常简单的字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比如孩子写“在学校住读想念妈妈,泪水就像月亮一样”,这种比喻在诗歌中就没什么不妥。

  如何把诗歌的种子埋在学生心中,是诗人们考虑最多的问题,阅读、朗诵都是方法。虹影说,家长如果晚上能陪伴孩子读书,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如果实在忙,早饭、中饭、晚饭时间,应该有一次机会跟孩子在饭桌上聊聊自己读过的书,“把你读过的好书与孩子分享,你与孩子就有了心灵的接近和沟通的桥梁。

  诗人们听孩子们朗诵,自己也朗诵。《初雪》《极端的秋天》《乡村音乐会》一首首读来,伴着音乐自有一股宁静。三位诗人均认为,最好的朗诵是一个字一个字用心去读出来,而不是模仿播音腔。

  “一定要多去接触大自然,飘动的柳枝、第一场雪……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带来写诗的兴趣。当然心里想到的东西,还要勤快地写下来。”树才勉励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