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座城:在设计中彼此信任。

28.12.2014  11:10

  隈研吾为中国美院设计的美术馆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陈淡宁)下午5点30,孙坤走出位于杭州城北的办公室——“它是旧厂房改建的,老板把这里设计成了上下打通的Loft”,这个周末的计划他早就想好了,今天开幕的杭州国际设计周总要抽一点时间去看看。

  孙坤是北方人,85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2012年10月,他来到杭州,两年过去,他说“这份工作,在杭州做起来比在别的城市要幸福。”

  正是这个城市的建筑氛围吸引了他,“一到杭州,刚安顿好,我就直奔中国美院的象山校区。那座校园像极了吴冠中先生的画儿。又像是整个杭州在梦境中的缩影。有田地、河流,那些建筑都不高,婉约地隐藏在自然环境之中,就像杭州这座城市一样。”

  他还记得在美院看的那场关于包豪斯的展览。

  “竟然可以把这么多的作品,挨个儿地看上一遍,不是在北京、上海,而是在杭州。这是这座城市对设计这件事的尊重。”不过,让他稍稍感到遗憾的是,因为展品过多,展馆的空间稍显不足。

  当他知道今年,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将在象山校区,建一座“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并将长期展出这些展品时,他雀跃地问“是吗!是吗!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能看到?”

  在美院的象山校区出入,孙坤从来没有受到什么阻拦。这座学校有着和这座城市一样开放而包容的态度。

  “对了,象山校区好像有一个隈研吾设计的美术馆,去年去看的时候还在建,今年不知怎么样了。”孙坤说,“我记得那是一幢依山而建的房子,也是藏在风景中的,和整个校区的风格是统一的。”

  孙坤说,在他的印象里,日本的建筑师对于建筑与环境、历史、人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你能从他们的设计中,找寻到中国传统文化当年流传到日本后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被这些建筑师们巧妙地继承了下来。”

  这或许正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建筑师的作品出现在杭州这座城市的缘由。比如安藤忠雄,在良渚建造的文化艺术中心,又比如阿里巴巴在西溪的新办公大楼也是隈研吾的作品。

  孙坤说,他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在跨年的杭州国际设计周里,隈研吾来杭州做过一场关于建筑的讲座。在讲座中,这个寡言少语的建筑师说,建筑是人肉体的延伸。因此建筑与人不该是对立的关系,建筑其实是在延长人的生命。

  谈到阿里巴巴的“淘宝城”,孙坤兴奋地说,其实淘宝城的室内设计,就是由他所在的设计事务所操刀的。

  孙坤所在的公司,是杭州本土最知名的设计事务所“内建筑”。杭州最有名的餐饮品牌“外婆家”及旗下的“炉鱼”、“动手吧”门店,几乎都是由内建筑操刀。

  今年8月在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栏目里,“内建筑”的老板兼设计师沈雷,将北山路一户年久失修的24平方的老民居,改造成了一座既保留旧居外观原貌,又兼备现代生活设施的“最美湖边小屋”。

  现在,每次经过北山路,孙坤都会忍不住看那间小屋一眼。如果有同行者,他都会骄傲地说,看,这是我们改造的。

  在运河边或者西湖边行走,孙坤说会被一些微小的设计细节所感动。比如西湖边那低入水中的栈道,还有那没有围栏的湖岸。“这些设计,在其他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为了安全,人们往往会做出那种半人高的栏杆。然而,几乎每天人山人海的西湖边,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栏杆。即使有一些围栏,也是装饰性的。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关系。在设计中,我们彼此信任。这种信任会让游客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不是防备的,而是放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