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的单向空间在御街只开7天

02.01.2015  10:19

13世纪的杭州 书店就是社交中心

希望展示一个精神按摩场所

一家以消逝为存在目的、开业期限只有7天的书店,听上去多少有些悲观色彩,就像纸质阅读眼下遭遇的寒冬一样。神奇的是,这家开在中山中路(南宋御街)36号的临时书店,却在元旦这天吸引了一大拨杭州书迷、设计师、艺术爱好者和学生——作为“IDW2014杭州国际设计周”的一部分,来自北京的单向空间(原名单向街书店)在杭州设立了一个移动书店,昨天是这家书店存在的第五天,它将于明天和读者说再见。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前来,一部分原因是单向空间创始人、作家许知远的到场。尽管他强调:“今天我站在这里的身份是作家,而不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始人。”但大家最想聊得还是书店这个话题,有人提出,“纸质阅读存活已经越来越艰难,以后书店还会存在吗?”许知远的回答是:“书店不可能消亡,在未来,它一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谈书店 未来书店是功能齐全的社交中心

2006年,许知远和另外12位朋友共同在北京圆明园创立了单向街书店(后改为单向空间),店名源自德国文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一本著作《单向街》。9年间,这家书店一直以免费的文化学术沙龙成为北京文化人的地标。

对于目前实体书店的困境,许知远勾画了他眼中未来书店的模样:爱马仕+iPhone+SPA。他说:“阅读一定越来越平民化,但书店却会成为奢侈品,它会像爱马仕一样成为我们精神领域的奢侈品和消费地。未来的书店又必须像苹果手机一样功能齐全,现在单向空间已在做这样的尝试,不再只是卖书,立体出版社、创意厨房、文化沙龙、设计工作室……以后的书店一定是娱乐文化交流空间,类似于一个社交中心。而最终的目的,(未来书店)就是要给读者提供精神上的SPA,它会是你以后定期为精神做按摩的空间。

有读者问,单向空间将来会落户杭州吗?许知远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我当然希望。一家好的书店,一定要以思想和阅读为主体,书店就承载着这样的使命,将文学生活和思想生活引入人的日常生活。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出门买菜,在转角处就能遇到一家书店。其实,杭州有非常好的书店文化土壤,你们是否知道,就在你们脚下这片土地,13世纪南宋时期,这条街上书店就非常活跃,甚至很多书店成了当时的社交中心。

谈文艺 漫游整个国家,只为寻找生活中的自己

将单向空间临时搬到杭州的同时,许知远还以作家的身份带来了一场讲座。昨天下午,就在移动书店旁边,他和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于默以“祖国的陌生人”为话题进行对谈。许知远说:“在一个夜晚,因为一本书,内心的激情突然如潮水一样蔓延出来。在那一个瞬间,你可以成为任何人,成就任何事。

许知远所说的“一本书”,是他写过的《祖国陌生人》。之所以和于默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两人有个共同点:许知远从中国的东北走到西南,把自己的感受写进了这本书里;雕塑的于默,也背着相机漫游全国,潜入毛细血管般的小地方拍了部影像作品《小城故事》。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视野来接近自己的内心。自身所在的祖国,为何成了“陌生人”?许知远说:“这是一个时代共同的焦虑。传统断裂、价值观混乱、飞速发展的当下,很多人看到了国家的巨变,却看不到生活在其中的自己,我也一样,像是无根之萍。行走、漫游,都是为了去寻找对这个国度和生活本来面目的认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文/摄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