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沪上葵园颂 颂一曲新时代的铿锵浩歌

09.10.2018  11:56

  一片炽烈的“”,正在黄浦江畔向阳怒放,6尊直径达3.5米的火红葵头,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着各方宾朋。

  国庆前夕,“葵颂——许江近作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现场集中展示了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近年来以“”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共展出油画作品50余幅、系列水彩作品百余幅,以及一系列雕塑与大型装置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2月9日。

  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许江推出以“”为主题的艺术个展,不仅描绘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记录了一代人同感共振的成长岁月,唤起了以艺术劳作深耕生活大地的精神,高颂一曲新时代砥砺前行的铿锵浩歌。

  葵像,诗意化的艺术隐喻

  国庆长假期间,展览迎来了众多观众。

  走进展馆,顺着引导,来到位于4楼的展厅,这是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独特的布展结构。因而,此次观展自上而下,犹如徐徐展开的无间隔长卷轴一般,逐一欣赏“怀沙”、“野火”、“蔓生”、“铸炼”、“葵颂”五个部分。

  展厅里,大葵、小葵、硕葵、残葵,画春葵、夏葵、秋葵、雪葵……不同艺术形式的葵昂首绽放。15年前,许江在土耳其的小亚细亚高原与“”不期而遇。那是许江葵园记忆的起点,他陆续遭遇了生命中数个震动身心的葵园现场,并从这些发生现场反复自我开启,提炼出葵园绘画的精神内核。

  中国人有咏物的传统,梅兰竹菊即是这一传统的诗化表现。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许江选择了“”作为时代的艺术隐喻。

  “向日葵是我们共同的一个记忆,是让几代中国人热泪盈眶的一个意象。”作家余华曾写道,“很多年过去,终于有一个人让我们的向日葵‘复活’了……向日葵百感交集地聚焦在许江的画布上。

  在《野火》这幅作品前,许江谈起创作感悟。作为与改革开放相伴相行的一代人,许江这代人最深刻地感受着这场民族伟大复兴的洗礼与塑造。对于这代人来说,如果要以一物来发奋抒情,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葵既是这一代人生命的痛点,也是精神的亮点,许江正是借“”来抒写草木人心。

  用画笔“”葵,画布即是土地,许江一直用艺术之“”,“种植”一片片葵园,不断展现葵的新姿态。不同于以往群像式的葵,在此次展览中,更多的作品展现葵的个体形象,比如,这一幅由120个“葵盘”组成的水彩作品《葵园肖像》。

  许江的新作酝酿许多年,许江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来形容这些新作的创作过程。踱步在展厅里,一张一张,有着不同表情的葵盘,仿佛带领人们拨开葵叶、葵枝走进葵园深处,倾听每一朵葵的内心倾诉。

  葵园,一代人的精神守望

  画葵即画人,葵盘如面庞。

  “葵与人同高,葵盘与人的脸庞差不多大,对着它,就像对着人说话一样,就像我不同形象的朋友。”50后的许江以“”为一代人立像,“我们是‘向阳花开’的一代,‘葵’是同感共振的成长记录,是那个浸泡着青春印记的‘集体意象’。

  踱步展厅,一幅幅峥嵘昂扬的葵头画作,犹如一张张灵动而坚毅的脸庞。许江把自己这代人切身的生命经验,转化作历史的深沉表情,凝聚为一代人的精神肖像。

  有人曾对许江说:葵,一介草木,有什么好画。“我要用画笔去探索的,是我们自己身在其中的历史,是画我们自己,是要把我们身上曾经有过的苦难、沧桑和依然怀抱的理想、担当统统刻画在其中。”许江这样说,“我努力用群葵的沧桑和坚强重现时代的宏大叙事,重现一代人——一代中国人民经磨历劫、昂扬奋进的精神图谱。

  画葵15载,许江笔下的葵多半是隐忍积聚,充满沧桑,始终夹带着些许苦味。

  这种苦味源自哪里?“源自我们这代人心存忧患,但我们不会忧患而颓废、沮丧,反而会更珍惜当下的现实人生、更加把握好每一天,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沧桑而依然坚强,苦涩却无畏艰辛,必须要有葵一般的坚强。

  许江曾说,葵是他与同龄人之间相认的“秘钥”。恰好,我们在展厅里目睹了这一幕:守候多时的上海观众吴女士见到激动不已,她走到许江身旁请他签名。“我比您大一岁,谢谢您让我看见了我们这一代的时代群像。”她读懂了许江的葵,她说,品味这些葵就是重温这一代人的漫漫征程与追求。

  葵颂,新时代的铿锵浩歌

  顺着展厅的坡道一路向下,葵的色彩逐渐明亮起来,最终来到此次展览红彤彤的“心脏”部分——位于一楼的“葵颂”展区。

  还未迈入,悲悯而庄严的《亨德尔D大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恢宏激越、荡气回肠,令人瞬间屏息凝神,踏入展区,眼前是“拔地而起”的一片“血色葵林”——1600多棵6米高的葵铺排成一片葵的海洋,在核心筒中塑造出一个火红年代的直观现场,大地流火,就如同一场颂歌以纪念一代人燃烧的理想,满是壮怀激烈的风骨。

  远方墙壁上,“”冉冉升起,仿佛再次点燃曾经如火如炙的精神火焰……许江将这片火热的葵林,献礼改革开40周年,以此纪念一代人的精神锤炼、岁月狂歌。

  有年轻的参观者小声问,为什么葵的色彩逐渐丰富了,出现了通体的赤红,是苦味的葵变了吗?

  “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的底色,散发出火红年代的激情与炙热,骨子里是昂扬大气的精神,这股精神不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消失,反而随着岁月更加芳菲。”许江这样回答。近几年,许江做了外公,小外孙的名字里还有一个“”字,这不可避免地使得他变得柔软许多,但内核的韧与硬没有改变,而且愈发坚定。

  前来观展的中国美院油画系大四学生叶兆丰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张火热的“葵林”,在这个90后眼里,葵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画面和用笔中,有一种类似于现代年轻人的张力。”他说,虽然对50后前辈的经历无法切身感受,但葵的顽强、积极、充满力量令他感受深刻,“葵盘像古时候的战鼓,每看一眼都是鼓舞人心的感觉。

  夕阳下,走出美术馆,6尊硕大的火红葵头被渲染成了酒红色,洋溢着一种特殊的豪情。“有一天,我在夕阳下看到了葵腹里像灌了一种液体,仿佛山壑流红,这就是我要的东西。”许江将改革开放一代人的激情释放在这葵头里,用永远的燃烧,标志永无褪色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