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改革真正具有生命力

03.12.2015  12:49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与浙江省教育厅《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两个文件的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热词走到了大众关注的中心。杭州拱宸中学本着“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教育思想,奏响了课程改革的进行曲。

  走进杭州拱宸中学,一块刻着“博、雅、静、美”四字的大石格外引人注目,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成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博、雅、静、美”品质的人。在这里,“”指博采众长,学无止境,“”指温文尔雅,惠质若兰,“”指静心善思,志存高远,“”指身健形美,知行合一。
  “重塑作业观,有效推进作业改革;关注成长性,稳步实现轻负高质。”这两条标语透露出拱墅区教育局刚刚举办的“一本作业本”改革现场会的气息。“一本作业本”是拱墅区引导学校减负增效,还给学生独立自主、充满个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了倒逼课堂变革与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发轫于拱宸中学的作业改革,正以作业为支点,帮助拱墅区撬动“改革育人模式”“推进课程建设与实施”“变革教学方法”“深化评价改革”的方方面面。
  学校办学的核心质量观是什么?拱宸中学的答案是:学生的快乐就是质量,教师的成长就是质量,学校的发展就是质量。“学校要发展,不能只盯着升学率,你得知道学生、老师需要什么。”校长郑明华说。为此,该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对课程进行加强和完善,走出了具有拱中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

  “人人都有课程领导力
  ——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实践的核心内涵,也是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基本保证。“课程领导”并不是“课程管理”概念的简单替换,它折射了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基因,控制不等于领导力,管理不等于领导力。怎样的领导力,构建了怎样的课改团队。
  陶艺社的学生现场制作着彩色的陶艺,没过多久一个紫色的小碟子就完成了,让旁边看的学生也忍不住跃跃欲试;钩针编制社的学生一手拿着钩针、一手拿着毛线,动作熟练地编制出可爱的小鞋、小花;素描、绘画社的学生则手拿画板,将她们所看到的一幕静静地绘制出来,不久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已有了端倪;车模社团带来了精彩的车模比赛,学生们胸有成竹地操控着手中的遥控器,一辆辆赛车在操场的跑道上急速地驰骋着;摄影社的学生早已穿梭于人群中,用手中的相机去记录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瞬间……
  看到这一个个活泼有趣的课改场面,听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笔者发现,在“考试为王”的初中,课改掀开了沉重一角,清新空气扑面而来。
  清新空气的背后是面对课改慢慢成熟的教师们。
  上周五教工大会上,数学教师姜萍的一组PPT,“亮瞎了小伙伴们的眼”。刚从香港培训回来的姜老师展示了她的记录与感悟,她把自己的理解通过PPT传递给台下的教师们。“有时候想想,自己都不积极,谈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不是别人工作少,不是别人工作时间短,是自己没有把自己打理好,没有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凡事一定要更加积极,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姜老师在全校教工大会上的发言感动了下面的教师,使听她的小型讲座的教师们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大会效果出奇好。
  领导力决定了团队的组建和团队的运作。2015年初,课程改革有关文件正式出台,面对新生事物,观察和理解是消除迷雾看清道路的最直接的办法。郑明华作为学校最初的受培训者,3月份曾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学习。
  课程开发就像是开拓新的疆土,校长和学校中层在几乎没有任何现成模板可以参考的前提下,基于拱宸中学本土土壤,对学校在课程规划中遇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具体分析,梳理“我们已经有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郑明华提出了“在问题解决中成长”的思路,主要关注八大问题:怎样架构学校课程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如何自评学校课程改革方案的合理性?方案实施应采取哪些策略?如何成功开发一门校本拓展课程?我们的教师有这样的能力吗?如何推动教师撰写校本拓展课程纲要?让谁审议课程纲要撰写的质量好坏?拓展课程应建立哪些教学评价?
  在这个思路之下,在学校几个部门的整理、补充下,教师们发现学校有规范的课程,有40门不同类型的社团课,有精彩的体育、德育特色课程。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学校的课程改革其实早就在不自觉地进行着,并且已经有了很不错的雏形。两年前,郑明华就已凭借前瞻的视角,大胆而实在地进行着课程的改革。
  于是,以郑明华作为第一领导力的拱宸中学课改小组组建起来。由校长担任组长,直接领导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国家课程的统整、实施由教导处组织管理,各教研组负责落实实施。校本课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教研(备课)组长为组员,成立拓展型课程开发内容项目组,以项目引领课程的开发工作,探索形成课程编制激励机制。
  全校教工大会上,郑明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两个文件的传达和培训。100多位教师在听讲的过程中,最开始大都是不理解,“课程改革不是应该由专家进行吗?”“我们有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吗?”“我能开什么课?”教师们的困惑很多。
  课程领导是行为、过程,不是身份、命令。课程领导需要达成成员认同的、能够实现的愿景,进而解决有关课程开发或变革中的具体问题。仅有校长具有课程领导力是远远不够支撑一个学校的课程改革的。校长需要通过自己的领导力,挖掘和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课程领导者。
  积极的行动,热情的感染,大概就是一个领导者领导力的体现。
  “有一天午夜梦回,已经凌晨3点多了,微信突然响了一下,一看是郑校长发过来的有关拓展课程的资料。”教师滕丽华说。郑明华急忙说:“我只是觉得这个材料好,怕早晨忘了发你。可没有要求你马上就看哦。”在场的教师们都笑了:“是的是的,郑校长好像不睡觉的。我们常常接到这样的信息。”郑明华不好意思地笑了:“看到好材料就亢奋,不想睡了。”教师们说:“传染病,我们现在也常常这样!
  郑明华对课程改革的热情似乎慢慢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师们。
  9月中旬,由学校滕丽华、胡承盛两位教师,分别进行“实战演习”,对全体教师用讲座的形式展示了自己梳理的两个课程改革纲要,让大多数教师初步体会到课程改革是什么。
  从此,两周一次的教工大会,形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规定,会前每次有教师介绍他们的课程纲要和课改进行情况,每个人10~15分钟。教师们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侃侃而谈,转变真不是一般的大。课改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紧迫的任务,课程改革水到渠成,变得从容了。
  教师们说:“有敢想的校长,就有敢做的教师。”郑明华给笔者递过来厚厚一叠打印稿。“目前,教师们开设了20多门课,门门都有自己的课程纲要”。在区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拱宸中学的顶层设计获得了课程专家崔允漷的赞赏。
  “拱中的教师们很拼命,教师成长很快。”郑明华说。一次次的要求是一次次的“扬鞭”,促使拱宸中学的“快马”教师们越跑越快。如今,教师们走出去俨然成为专家了。“教师们出去讲课作讲座,头抬得高高的,自信极了。”郑明华说:“这是课改的意外之喜。”教师沈阳说:“这才是我们喜欢的课改,是这几次课改中最成功的。
  保障机制是课程改革稳步前进的保护力量。学校为了踏实稳步地进行课程改革,设置了组织领导、制度、运行、资源、服务等各种保障机制。学校制定与课程改革相关的配套制度,如教学评价制度、社团管理制度、精品课程奖励制度等。制定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重点提升教师研究水平,定制教师个性化研修项目。借助社区和家长资源完善激发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增加富有学科特点、教师个性的学科专业教室,建立学校一站式的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学生、家长提供各类咨询,以及协同、个性化服务。学校还建立了学生教师个人数据中心,向学生、教师提供个性发展的数据、建立数字校园系统,从而改变学生、教师在校园的生活形态。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现有校本课程的满意度,学校近日进行了全校初一、初二学生无记名问卷,共收到问卷823份。结果显示:选择满意的问卷有760份,占92.35%;选择一般的有38份,占4.62%,选择不满意的有25份,占3.04%。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选择不满意的学生,事后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信息反馈是:由于选课较晚,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

  “工作坊”智慧助力教师成长
  ——课程改革学校特色化的展现
  “工作坊”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意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成为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一种手法。
  拱宸中学的课程改革带有鲜明的学校色彩,“工作坊”其实就是原本的每一个课程开发小团体,不仅在名字的意义上很接地气,而且在实际实施中也具有容纳和大气的特点。
  细看拱宸中学初一课程表,你会发现初一各班每周都会安排一节“生命教育课”,这是目前国标课程中没有的。一堂课,不讲解学科知识,而是探讨、解决学生平时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沟通、生活等障碍问题,这就是“生命教育课程”。郑明华介绍,学生上初中后,身心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懂得关爱自己与他人,是生命教育的出发点。学校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就学生可能碰到的心理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预防和化解。这一课程也填补了拱墅区关于生命教育拓展类课程建设的空白。
  崭新的拓展类课程、专业的教师团队,加上接地气的课程内容,学校精心打磨的“生命教育”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叶艺贞说:“我从生命教育课上懂得了珍爱生命、不轻易放弃生命的道理。”学生沈榆婷说:“生命教育课让我开始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想法……
  显然,课堂教学渗透了生命教育理念,润物无声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拱中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里有10个专题:自我认识、世界因我而精彩、珍爱生命……内容大多来自学生生活,很接地气。
  这不是一个教师可以撑起的一门课程。确实,这是一个团队的努力结果。这种组织方式被称为“工作坊”。
  “在全校范围内,你想要谁做你的团队成员都可以。”郑明华对生命教育工作坊负责社会学科的具有心理培训资格证书的许阳说。于是,生命教育工作坊的成员涵盖了语文教师、计算机教师、科学教师。学校确定好一名工作坊总负责人后,团体成员不再仅仅从本学科专业教师里挑选。打破学科壁垒,就打开了更大的世界空间。
  许阳、蒋金招、张文婕、丁娟4位教师个性迥异,来自不同的学科组,虽然专业背景不同,但是都对生命教育充满了热情。平日里教师们只要有空就沟通生命教育的体会。张文婕活泼胆大,敢于创新,推动学生收集资料、走上讲台。在她的课堂上,有一次介绍青春期卫生知识,一位男生发言还讲到了女生生理期保健,当男生还有一丝丝羞涩的时候,张文婕一句“暖男”的肯定让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有趣。丁娟的综合素质令人赞叹,她谦虚好学,善于思考,总是给其他教师提出很多有创意的建议。讲到“多彩生命“话题的时候,她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如何搜寻资料,指导学生制作缤纷多彩的生命教育主题小报。
  在学校德育处的领导下,生命教育课程工作坊的教师出谋划策,修改课程纲要,完善课程体系,让工作坊成为全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核心力量。初一年级由蒋金招、张文婕、丁娟开设《生命教育》主题课;三个年级段由班主任在班会课开设30分钟的主题生命课;工作坊每周一次开例会,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共享课程资料。
  工作坊将“认识生命,关爱生命”作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情景,通过课堂学习与活动体验、社团展示、生命剧场等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懂得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追寻生命的幸福。
  工作坊教师通过备课、上课、观课、个案分析等研修和实践活动,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团队成员每周备课一次,每月例会一次,采取集中备课、读书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每学期成员提交教学案例或反思4~5份。主持人每学期至少作专题主讲一次,提交发言资料;工作坊主持人每学期到帮扶者、参与者所在学校。工作坊采取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定期将区培训信息、团队成员的备课体会、优质课程资源及时发布在校园内网上与成员分享。
  与生命工作坊的组织结构相似,拱宸中学现在建立了教师滕丽华的环保社团工作坊、教师胡承盛的校排球课程工作坊等。

  “我们都有自己的最爱
  ——课程改革提供多样选择
  行动带来完美。“别怀疑自己,你做吧,别怕,有学校支持,后面还有专家和领导的支持。”这是在拱宸中学常常会听到的话。确实,浙大教授盛群力、省教研员李冬梅等专家学者,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张云雷、副局长赵群筠等领导常常会出现在校园里,教师们收到的是满满的鼓励与支持。
  “校长就是要拓宽学生的长宽高,给孩子未来无限的可能性。”郑明华说。激发内在积极性,让教师能从容,自觉地课改,学校就能一片姹紫嫣红。
  最近,拱宸中学环保社团的一帮学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大运河的两个点进行了持续的水质考察。学生们得出结论:调查点的运河水质一般,杂质较多。这可能是生活厨房污水排入较多造成的。重于实践、敢于求真、关注时事,这也让拱宸中学环保社团获得了“杭州市优秀社团”称号。初三(1)班的陈宇轩说,队员们在取水样时,也看到运河上漂浮着的一些瓶瓶罐罐,甚至一些菜叶,这些厨房垃圾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都可能成为运河水质浑浊的诱因之一。为了保护大运河,队员们还去运河广场做环保知识问答抽奖活动,号召更多的市民加入到“保护大运河”运动中来。
  “也许学生们科考的结果并不一定严谨,但我更看重过程,看重他们通过活动课程积累实践经验、培养敢于求真的精神。”郑明华很重视社团活动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滕丽华介绍说,平常她更多的是在一旁点拨,而把主导权交给学生。比如,像这次科考的实验等都是学生们自主设计的,为此他们还去网上查资料,学习测水质的相关知识。此外,像试验器具的自主选择、购买,以及后期在运河广场的活动策划,都让学生们获得了充足的锻炼。“整个过程亲历下来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初三(1)班叶昆说。
  “薇薇,这段时间我们忽略了你,希望你原谅,也希望你不要怪弟弟。”舞台上,学生扮演的“妈妈”动情地说。
  “爸妈,是我太任性,其实你们是爱我的。今后我要做个好姐姐,照顾好弟弟。也要做个好女儿,成为爸妈的好帮手。”主角“薇薇”深情地说。
  这是日前拱宸中学开放日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说的是女生薇薇家里多了个弟弟,薇薇觉得自己被忽视,经过老师、同学的疏导,她解开心结,重新定位自我的故事。现场来了不少家长,心理剧获得了家长们热烈的掌声。一位已有两个孩子的妈妈说:“看了很受启发,平常总关注弟弟,没注意到姐姐的心理变化,回去要跟女儿好好谈谈心。”学生的心理辅导已成为教育圈热点,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拱宸中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早在2011年就被评为浙江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从最早的心理辅导站到心理社团,再到目前的“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硕果累累,走在了拱墅区乃至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类拓展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的前列。
  语文学科将结合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平台,尝试开展E阅读、“互联网+七年级课外阅读”。立足于学生的动态阅读,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触发点,深入优秀作品的阅读。又凭借互联网特有的阅读时间、阅读媒介的优势,延伸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课程最大程度地体现互联网短时、快速、亲近的优势,让学生取得尽可能多的书本信息。
  学校开展了数学学科走班式教学,给学生以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教学。初中数学的趣味化,旨在以中小学数学系列知识为基础,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图形、数学故事、数学模型,以及大量诱人思考的趣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灵活的思路和分析的技巧,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中学数学的趣味化,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教材艺术使用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趣味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选择上。学校倡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收获乐趣”。“趣味数学”活动课程恰恰符合了这一点,是本着如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极富有趣味的情感中,开展一系列综合活动的全过程。
  学校有了专门的英语外教。学生在听说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英语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英语影视、歌曲、趣味活动、编排、表演英语课本剧或小品等都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内容。科学学科强调增强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专人专题的科学讲座体现了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
  体育课中“课课练”的教学模式颇为人称道, “课课练”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适合学生发展需要。通过垫上力量类、障碍类、走类、器械力量类、垫上技巧类、跳跃类等项目的趣味性练习,提升学生五大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最近,省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俞立峰看中了拱宸中学教师们的能力,让教师们参与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单元计划的编写中,拱中也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的体育校本教材。
  有选择才会有快乐,学生在选择中获得了个性化成长。学校“学科拓展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体育等学科,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拓展以知识重点难点的不同要求为依据,采用“长课”方式开设,时间定为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每周一节,走班分层上课。
  学校一共有50多门兴趣特长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分五大类,体育运动类、思维训练类、媒体创作类、艺术创作类、手工制作类;由学生在网上自己选择,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每周安排在星期五下午第一、二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