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主体沐浴阳光雨露

14.04.2016  09:42
  “一有阳光就灿烂”,“插根筷子都发芽”,这是对浙江经济的经典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奇迹不断,何以能?一方面固然是浙江人民颇有商业禀赋、勤劳敢拼,另一方面则是各级党委政府顺势而为,热衷为人民“搭台”。这个“”,构成的就是经济生态。浙江的经济生态,既是历史优势,又须与时俱进。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生态的优化升级,无疑是当前的一项战略任务。 
  谋经济生态是谋长远。对浙江而言,提升经济生态,关键是使其契合完成“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实现转型升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需要。优化经济生态有许多工作要做,但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有三。
  其一,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贯彻“八八战略”的具体举措,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牛鼻子”。组合拳本身即导向良好经济生态。比如“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已经倒逼经济发展环境的极大优化。组合拳还提升经济内质。比如“浙商回归”、特色小镇,就是为内质提升提供导向和助推。无论是倒逼还是助推,都是朝着创新变革突破的经济生态迈进。接下来,关键是将组合拳坚定不移打下去,发挥组合效应,形成集成优势。
  其二,做好大交通文章。综合交通建设在近来的浙江,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就此领域投资一万亿元,加快打造杭州至各设区市高铁一小时和空中一小时交通圈。实施好此战略,浙江发展格局无疑将脱胎换骨。交通不是个小问题。尤其是今天,新型城镇化突飞猛进,浙江交通的短板必须弥补,高速、高铁等交通升级势在必行,更要注重发挥交通联结各大经济板块、实现1+1大于2的功效。“十三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尤要充分认识大交通建设的战略意义,抢抓机遇、大干快上。
  其三,向改革要红利。改革,本质上就是通过经济系统内的结构变动,推动经济生态的优化升级,产生经济发展的“化学反应”。较好的例子就是义乌。义乌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之后,外贸势头可谓独占鳌头。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特色小镇等重大改革,都是事关经济生态的关键举措,亟待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将改革当做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以虎口夺食、猛虎扑食的气魄,撕开口子、杀出血路,绝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绝不慢慢吞吞、婆婆妈妈,绝不错失先机、贻误战机。
  好的生态是无可替代的软实力,是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经济生态,让市场主体每一天都沐浴阳光,浙江经济将行稳致远、无往不胜!

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