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翔翔:台州拥有文化自信

31.03.2018  21:53

  3月17日,在市图书馆举办的“台州市民讲堂”上,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计翔翔为市民带来了一场题为《国学与文化自信》的讲座。

  计翔翔被称“浙大四大名嘴”。在讲堂上,他妙语连珠,时不时蹦出“金句”,让在场的听众会心一笑。

  讲座结束后,计翔翔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能不能通俗地讲一下,什么是“国学”?

  计翔翔:所谓“国学”,就是祖宗创立的,现在还在流传的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有些文化也是祖宗创立的,比如“三从四德”“三妻四妾”,这些都没流传下来,就不归入“国学”当中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国籍的,属于中国。但是,我们又把它称作“中华传统文化”,这样一来就无国界之分,全世界都可以来学习。

  用八个字来形容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纵观历史上其他的文明,都没有像中华传统文化那样,既有着深刻的内涵,又从古流至今。

  国学从前很重要,现在很时髦。在古代,国学和治国理政结合起来,例如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意思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和政治是密切相关的。前些年,我们说当代人学习国学,是为了提高文化修养。但现在没这么简单了,我们学习国学,要从中窥得治国理政的方法,用于解决当下的问题。

  记者:作为台州人,我们如何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获得文化自信?

  计翔翔:台州有着“佛宗道源”的美称,佛和道,其实就包含在传统文化当中,并长期影响着国人的观念。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道家和佛家都有各自的看法。道家曾追求成仙,唐朝时候还有人“成仙”,比如吕洞宾。唐朝以后,道家讲究长寿,通过炼丹等方法。而佛家相信六道轮回,修来世,求得内心的安宁。

  台州的寒山、拾得,被称作“和合二仙”,与佛道两家都颇有渊源,俩人的对话,饱含着“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另一位台州人济公,则以幽默的方式处世,这亦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

  台州和儒家也很有渊源.明代大儒方孝孺就是台州人。方孝孺一生追求道义,和儒家的思想相契合。儒家不求长生,也不求来世,而是认为,人总是要死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意义,即“留取丹心照汗青”。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这样来描述生死:“不知生,焉知死。”他也“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其实是天然的唯物主义者。假如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坐在一起聊天,我相信孔子和马克思一定相谈甚欢。仔细想来,儒家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很有缘分:儒家的理想社会是“小康+大同”,而列宁描述的理想社会是“电气化+苏维埃”——虽然不能一贯地类比,但这也证明了两者间有相通的地方。

  我们的国学,儒佛道是主体,文史哲是形式,到今天它依旧没有过时,当中有处世哲学,又有治国理政的方法,我们当然要对这种文化有自信。

  记者:您如何看待社会上的各类国学机构的?

  计翔翔:我首先认为,这些机构对人们重新重视国学,有一定作用。当然,不排除一些机构是有着商业和炒作的目的。我们学习国学,要学习实质而不是形式,要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去学习国学。举个例子,你会穿着汉服去宇宙飞船上吗?不可能。

  记者:如何让小朋友来学习国学?

  计翔翔:传统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需要学国学,自己不需要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公平最重要。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学,并对孩子潜移默化地教育。

  国学给孩子带来的,还有一种精神。教孩子学习国学,首先要学知识。但是,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学国学不是背多少首诗,就能证明学得有多好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把国学拿来考试,考试太扼杀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