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特殊儿童的期盼:孤儿盲童想要“有个家”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跟着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以及残疾儿童们怎么过节?他们有何期盼,需要什么样的关怀与帮助?
孤儿盲童想要“有个家”
手触黑白琴键,眼盯五线琴谱,随着音符的跳跃,咧嘴的微笑也荡漾开来。5月31日,在南京盲校钢琴室里,12岁的小金弹奏一曲《欢乐颂》后,颇有绅士风度地转过身来道谢。在他低头的一刹那,游离的眼神道出他是一名盲童。
小金是班上唯一来自福利院的孩子,他的班主任毋俊芳老师说,虽然看不见,但小金乐感很好,手指也很灵活,是班上钢琴弹得最好的学生。
“今年儿童节,我们会举行一场游园会,每个班级推荐两个游戏,一共12个游戏。”毋老师说,活动结束后,小金会表演一段钢琴,为此他天天练琴。
“盲校的孩子因为看不见外面的世界,或多或少会对他人表现出不信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友善。”毋老师动情地说,一次数学课,小金因为做题快且正确,老师奖励了他一块巧克力,可他却慷慨地把这颗非常光荣的巧克力送给毋老师。记者问小金“六一”想要什么礼物,小家伙腼腆地低下头:“我想有个家。”
留守儿童成长“缺”家长
5月31日下午,泗洪县上塘镇中心小学报告厅内,四(3)班留守儿童郑远怡和全校400多名留守儿童小伙伴们,津津有味地聆听镇卫生计生中心健康教育医生和镇交警中队队长所作的“康乃馨”健康讲座和“蒲公英”安全护航讲座。这是“六一”儿童节学校送给他们的“知识礼包”。
上塘小学校长陶守一说,全校1500多名学生有400多人是留守儿童,考虑到这些孩子父母不在或不全在身边,需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知识和能力,在儿童节到来之际学校特举办两场“听了就可以照着做”的讲座。此前,两家挂钩帮扶单位分别向学校捐赠了1000册图书及一批玩具和体育器材,作为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
“‘六一’也是县里确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日’,几天前县教育局专门发文,要求全县相关学校这一天采取各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陶守一透露,除了送“知识礼包”外,“六一”当天,学校还要举行两场自编自演、展示孩子们才艺的演出,让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全校孩子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采访中,陶守一也呼吁,除了学校和社会关怀外,留守儿童的父母也要尽可能克服困难多关心孩子。“有些农村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平时很少过问孩子学习、成长情况。”陶守一感言,缺少父母关爱、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往往因为老人溺爱纵容,学习和卫生习惯都不太好。所以,家长不能因为挣钱而“缺席”孩子成长。
外来工孩子期盼“陪伴”
5月31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的爱心传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看到,五颜六色的小书包、文具、芭比娃娃堆满桌子。中心是宝船社区“希望来吧”所在地,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关爱服务。下午4点,忙碌的中心陆续来了不少背着书包的孩子。中心的许厦厦老师说,定期来中心的60多名学生中,70%以上是外来工子女。记者询问孩子爸妈是否会陪他们过儿童节,大多数孩子都摇摇头。
“在这里的孩子,爸妈一般都很忙,有的父母全天20个小时工作,忙的连孩子生日都不记得,更别提节日了。”许厦厦说,这儿的大多数孩子父母都觉得,给孩子买吃的买喝的,让他们听话好好待着就行了,跟孩子的交流少得可怜。
中心的董秀秀老师经常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她说,缺乏陪伴的孩子大多有一些心理问题,有的显得木讷寡言,有的则过度调皮。“二年级的小袁刚来时完全不理人,问什么也不说;一年级的小姚特别脆弱,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大哭。”由于工作忙,心里焦虑,很多家长还会把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六年级的孩子是最后一个儿童节,本来该好好珍惜,但有的孩子却心事重重:“爸妈说我不知道去哪儿读初中呢,还过什么儿童节啊。”
许厦厦说,现在愿意捐钱的组织不少,但愿意陪孩子的社会组织太少,“有时候举办一场捐赠活动,花了很多精力联络企业,但孩子们拿到礼物后,却觉得没有意思,因为他们更渴望有人跟他们玩。”
本报记者杨频萍
葛灵丹蒋廷玉
延伸>>>
超半数儿童不到5岁就会上网
儿童节来临之际,腾讯公司发布的《儿童安全上网指引报告》显示,超半数儿童不到5岁就会上网,而儿童上网面临多种风险。
《报告》显示,90%的中国儿童“触网”,其中城市儿童“触网率”近95%。2015年,56%的儿童初次上网年龄低于5岁,一些孩子平板和电脑的使用技巧超过家长,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8岁以下儿童,看视频、玩游戏、听故事等娱乐是上网主要目的;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玩游戏和写作业占据大部分上网时间。
儿童上网时,因安全风险认知不足,有过度上网、卷入违法犯罪、遭遇网络欺凌、遭遇网络诈骗等多种风险。腾讯公司开展的“儿童网络保护大调查”显示,负面因素中,网络诈骗比例最高,占受访者的61%,而超过23%的受访者表示曾遭到网络欺凌。
《报告》认为,家庭互动应成为儿童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课堂教育也有助于儿童建立正确用网观念。建议老师与家长密切沟通,当观察到学生有反常行为如逃课、精神不振等现象时,及时注意。本报记者徐冠英
提醒>>>
安全带险成割喉利器
警察支招儿童出行安全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结合近期涉及未成年人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提示家长和孩子注意出行安全。
要命的盲区。5月23日,徐州一名1岁半男童在某市场内独自玩耍时,一辆面包车突然发动并从门面房内开出来,其右前轮撞倒男童并从其屁股碾过,司机及时停车方才避免后轮再次压到男童。
交警提醒:孩子在车辆周边时,容易被驾驶人忽视。家长要提高孩子“看见”和“被看见”的能力。“看见”,就是教孩子学会看清整个交通环境,观察清楚然后再通过;“被看见”,可以给孩子戴小黄帽、着颜色鲜亮的衣服、佩戴反光牌。
杀人的安全带。3月5日中午11点多,常州龙城大道高架上出现惊险一幕:一名女性急刹车,导致她5岁的女儿被安全带勒住脖子。好在民警驾车经过,立即撬开安全带,救下小女孩。
交警提醒:儿童身高不足,安全带只能从颈部绕过,一旦遇到急刹车,将成“割喉”利器。而抱着小孩乘车非常不安全,当10公斤的小孩在时速50公里的车上遭遇正面撞击时,瞬间会产生300公斤的撞击力,孩子会像炮弹一样飞出去。汽车安全气囊爆破的速度是每秒300公里,很容易造成儿童窒息或颈部断裂。家长应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身高的专用座椅。本报记者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