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科学规划 布局引领 凝心聚力推进商贸强县建设

26.02.2016  20:24


    近年来,长兴县高度重视商贸规划工作,把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商业网点功能,发展流通新业态,作为推动流通现代化、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编制了“十一五”、“十二五”城区商贸业及“月光经济”等规划,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科学发展,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5%和16%,商贸业税收占服务业税收比重达28.1%,基本形成了“二心二带、六个社区服务网络、四个专业市场”的城区商贸业发展格局。随着商贸业快速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县基本完成商贸业发展的“1331”总体框架布局,即一个商贸主中心,三个商贸副中心、三个特色专业商贸功能集聚区和一个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一、高标准科学编制规划



    1.领导高度重视。长兴县将商贸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子规划之一,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突出高起点、高站位编制要求,择优选择复旦大学等优秀团队承担编制任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规划编制所需经费全部由县财政统一列支。



    2.明确发展定位。规划编制前,组织各级、各部门力量,对全县商贸业发展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进行细致研究和预判,形成调研分析报告。结合县情,对全县商贸发展目标、区域空间布局、业态发展方向等提出初步构想,集中众智,对重点区域、重点业态定点定位,确立下阶段商贸发展路径,提出对商业综合体、大型卖场(超市)、社区商贸中心、专业市场、高星级酒店、主要商业特色街、电子商务等七大业态的规划设计要求。



    3.多方科学论证。加大调研力度,找出发展差距,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组织规划涉及乡镇、部门全力参与编制基础工作。为确保规划质量,多次召开有关部门、乡镇、企业的座谈会、意见征求会,召开高等院校专家论证会,广泛吸收各界意见、建议修改完善,最终形成送审稿上报政府常务会讨论,讨论通过后以县政府名义下发文件。结合专业团队智力成果,通过逐级把关,严格审核的方式,有效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严肃性。



    二、建机制严格执行规划



    1.创新建立“三预审”机制。为促使我县大中型商业网点合理布局、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长兴县城区商贸业发展规划〉贯彻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单体面积在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购物中心、超市等商业地产以及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行立项、设计、销售预审制度。一是强化项目立项预审,提前介入。根据商贸业规划总量控制、空间布局等要求,对引进的商贸招商项目提出具体意见,确保项目落地合理、可行。二是强化项目设计预审,靠前审核。在最初评审阶段,综合考虑项目规模总量、功能定位、内部设计等内容并提出意见,控制不合理的建设和转让方式。三是强化项目销售预审,严格把关。在发放预售证前,商务部门对商贸设施项目提交材料进行审核,明确项目能否分割销售、销售面积比例、分割方式等事项,并出具书面意见,建设部门结合商务部门预审意见综合审查后再启动预售证发放。据统计,我县累计预审商业项目131个,预审商业面积累计近124万平米。通过预审管理,严格前端控制,优化后续管理,促进大中型商业设施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因商业网点无序发展而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



    2. 实行重大商贸项目联审机制。建立商务、招商、建设、国土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园区)的互动协作平台,对重点商贸项目、重大商业设施引进建设进行联审。充分发挥商务部门综合协调职能,作为县规划例会成员单位,商务部门根据商贸业总量控制、业态布局等规划控制要求,在项目内审、规划评审等环节中,综合各方面条件、资源、信息,对商业项目设施建设规模、业态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主导意见,避免重复、无序建设,确保商业网点通盘统筹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效益。重点商贸项目经县政府规划例会确定后,如需对项目选址、规模、业态设置等方面予以调整,商务部门将根据商贸规划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并会同建设、城管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审,以县政府抄告单形式确定调整内容。



   三、抓项目稳步实施规划



    1.以规划落实重点建设。依照“1331”总体布局,狠抓落实推进。商贸主中心建设成效明显,建筑面积5.5万平方的八佰伴百货投入运营,建筑面积5万平方的绿城商业街、中心广场商业街全部建成,商业氛围日渐浓厚,核心商圈地位日益凸显。商贸副中心建设有序。龙山新区商贸副中心浙北商业广场项目已经完成投资总量的90%以上,高铁广场商贸副心总投资20亿元的中建投综合体已启动建设,画溪新城商贸副中心规划、征拆工作有序推进。专业商贸功能区初具规模,开发区商贸集聚区金百尚、家之窗等一批建材家居广场顺利营业,市场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南太湖专业商贸集聚区物流园区A区投入运营;图影商贸集聚区被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颐和酒店、会展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一园一馆一带”建设按序实施,星网电子商务创业园顺利开园,“中国特色长兴馆”运营团队搭建完成,具有2000多家企业基础的“新型纺织产业带”已启动建设。



    2.以规划助推项目投入。一是加大商贸招商选资力度。根据规划内容要求,制定商贸业招商指导目录,控制大型商业网点和设施的业态和档次。对鼓励引进商贸企业、品牌进行梳理汇总,并对数量、规模等指标进行量化,明确商贸招商选资方向。在商贸规划指导下,十二五期间,先后引进了海洋城、浙北商业广场、家之窗建材市场、新农都农产品市场、温德姆大酒店、万豪大酒店等优质商贸业项目15只,总投资约65亿元,欧尚、大润发、八佰伴、毕胜客、星巴克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有力提升了我县商贸业的发展层次水平。二是抓商贸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驱动、平台集聚”理念,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扩大商贸有效投资。根据规划要求,每年安排重点商贸项目,每个项目确定联系县领导和跟踪服务人员,及时协调处理建设推进中出现问题,定期通报项目进展。2011年以来,我县商贸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100亿元,商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特别是我县的汽贸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近6亿元,营业及在建的4S店达到17家,已成为浙北地区品牌集中度最高、规模最大的4S店集聚区。



    四、重绩效不断完善规划



    1.科学安排工作计划。为确保规划实施的延续性、有效性,围绕规划总体原则和目标要求实行了规划目标分解机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计划化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对商贸基础设施、民生服务、流通体系建设等推进任务进行细化,对重点、热点商贸工作实行县领导联系推进机制,并纳入县政府中心工作考核,时间倒排,明确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限,按年度分步实施,切实抓好落实推进。



    2.定期评估及时修正。实施规划推进绩效评估制度,每年要对商贸规划年度推进目标的实施进展进行汇总,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及目标。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重点在届中、届末两个阶段对规划任务落实、指标效益等方面予以总结评价,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变化等情况对规划进行补充调整,对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对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交政府讨论修改,以县政府抄告单形式发文予以调整,使规划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促进规划顺利落实。



     五、强政策有力保障规划



    积极发挥政府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作用,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长兴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关于鼓励引进“大好高”项目的若干政策意见》《长兴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关于鼓励支持“电商换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关于促进餐饮住宿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用地、投资、税费、融资等方面进行扶持。仅以服务业资金奖励为例,十二五期间,我县财政兑付商贸业政策奖励资金2866万元,是服务业九大行业中资金奖励补贴数最大、受益企业最多的一个行业。另一方面,在坚持规划引领,商贸业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省级层面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县商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据初步统计,近几年我县商贸流通业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扶持资金达2800多万元。通过延续性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全力保障商业网点规划能落到实处,有效提振商贸业发展信心,增强商贸业发展内生动力。




(长兴县商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