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里挖出了哪些宝贝 快去瞧个清楚

21.12.2014  10:47

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次疏浚资料展首次向公众亮相

昨日,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主办的“建国初期第一次西湖疏浚珍贵资料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12月28日结束。

据西湖博物馆此次展会的负责人介绍,西湖景观是人与自然的联合作品,经历了千余年持续不断的水域疏浚工程和人工造景活动,发展演变为具有世界典范意义的“文化名湖”。“如果没有历代的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没不存,也就没有今日的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在这些关系西湖存亡的重要疏浚中,就包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大规模西湖疏浚。从1951年西湖疏浚整治被列为国家城市基本建设项目、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成立疏浚西湖工程处,到1958年第一次西湖疏浚工程全面告竣,政府为此先后投资人民币总共454万元,挖掘、清除淤泥720.88万立方米,疏浚前平均水深仅有55厘米的西湖,疏浚后平均水深增加到180厘米,全湖的蓄水量也从疏浚前的3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疏浚后的1018.8万立方米。

本次展览展示的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湖第一次大规模疏浚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西湖疏浚的照片及部分西湖出水文物。由于这次疏浚西湖规模之大,挖湖之深,出土之多,是西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因此,在挖出的湖土中发现历代遗落在西湖的文物达万件之多。这些出水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清代,不但反映了这次疏浚西湖比较彻底的工作量,而且对研究我国历史、特别对杭州历史考证作用很大。这些珍贵资料是以前参加过疏浚的工作人员自己珍藏留下的,近期才捐献出来,后期西湖博物馆还打算举办第二次、第三次疏浚展。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郑茜茜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