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缘西湖 走进中法艺术家的艺术世界

29.09.2017  10:17

  西子湖畔,秋雨朦胧。9月28日,由法国美术家协会、巴黎书画家总会、巴黎画院、中国当代水墨研究院、西湖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主办,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法国巴黎亚洲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梦缘西湖·中法当代艺术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开幕。人流如织的展览现场,让我们与参展的5位艺术家雷米·艾融、马泽霖、陈军、朱毅中、娜塔莉·米勒一起,走进他们精彩的艺术世界。

  独特的中法艺术样式

  这是一条中法两国画家营造的艺术长廊——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为他们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样式所征服。

  静静的,那些悬挂于墙上的静物、人物、风景,似乎都在与西子湖对话;那些立体的,抽象的,风物仿佛都坚持着画家要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一种诗意浪漫的时空,这种创作理念影响广泛。

  你看,雷米·艾融在作品的完整和精确中,充分体现出整齐而稳定,微妙的色调几乎让人窒息,那深刻的忧郁和弥漫着难以形容的怀旧气息,不断将思绪牵引过去,那是对真实的或臆想的艺术家心灵深处缅怀的思绪。

  观众们惊叹:雷米·艾融的作品用沉默和距离感实现了一种永恒——用沉默和距离感实现永恒的技法及这种表达技法的完成度,足以进入艺术史并留下丰碑。但它并不是时代之外的产物,只是一种当代时间的凝固。他的作品几乎是逾越时间的,因为与当代艺术的张扬和空洞相比,他的艺术拥有凝固时间的灵魂。

  你看,那在风中摇曳的竹,那在山润流淌的溪,都在诉说着人间万物风情——陈军的中国山水画,汇聚着江南地域的灵秀气息,同时又流露着山区农村纯朴的乡音,尤其是所画墨竹,对中国文人画的雅致情怀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本次展览作品记录了马泽霖在探索与创作中,从抽象到具象再回到抽象的全过程。他的作品充分表现出他关注中西方文化,诠释现代文明的新思考——将艺术回归朴素自然,回归对生活的慈悲友爱、道德文明、价值理念、领悟觉醒,返璞归真,大度安宁,抚慰真诚本质。

  你看,朱毅中笔下那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画作,如诗如歌,挟带着当代画风,融抽象于国画内,化水墨于西画中,画境高远,气势雄伟。他用擅长的暖黄色和蓝紫色,用大色块的交叠和局部细腻肌理对比,用墨色的浓淡和色彩的冷暖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力。

  如果将东西方的绘画领域比喻为两个独自的圆,那么将两个圆交叉叠加,交叉之处便会出现一个新的空间,里面就会有新的发现。朱毅中能在中西绘画的空间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创作灵感——在中国的泼墨泼彩技法中融入西方印象派的光影效果结合的产物,从而形成凝重与轻盈并存的画面。这种中西方面的结合的画风,或类似中国画坛近年来兴起的意象主义之列。

  女画家娜塔莉·米勒则带来布面油画《田野上的小白花》《东方室装》《荷花》……有趣的是,这位法国艺术家的画作中,随处可见中国式的花瓶、窗帘等图案。米勒笑言,艺术的本质不是要画得有多像,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绘画不是追随自然,而是和自然平等存在着。

  无疑,中法两国当代艺术家放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展览和交流是件大好的事。雷米·艾融说,“ChiFra”是法语中国(Chine)和法国(France)两个词前3个字母的结合,象征着中法间的友好情谊,中法文化的认同、交流和理解。

  中法文化的交流使者

  中国与法国,杭州与巴黎,相距遥远,近在咫尺。

  展览现场,浓厚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法国艺术家与中国画家的握手并非偶然,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理念,此次超越空间在杭州办展的意义,特殊而重要。

  法国艺术家雷米·艾融现任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巴黎美术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财务总监,是中国绘画研究院研究员,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一直奔走于世界各国,致力于全球的艺术文化与交流。

  法国美术家协会是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巴黎成立的协会,也是法国最大、最能代表当代艺术家和法国艺术水准的协会。

  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陈军不安分地横跨中国画、中国陶艺两界,对艺术的追求从未松懈。陈军将传统的水墨与传统的陶瓷相结合,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语言,同时也使他的陶瓷作品平添了生动润泽的美感,达到中国陶艺界顶尖水平。

  作为留学生,马泽霖于1985来到巴黎高等艺术装饰学院学习,并拜师于著名旅法艺术家赵无极门下,从事抽象艺术创作。2004年,他参与策划于法国马赛举行的“身体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作为中法当代艺术交流的纽带,把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推向欧洲。

  所不同的是,1960年出生于浙江丽水的朱毅中,父亲是一名美术老师。受父亲的遗传与熏陶,从小喜欢绘画,十几岁与老牌浙江美院毕业的魏漫飞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得到他的悉心教授,从而打下扎实的国画功底。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移民巴黎,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为什么会对中国元素情有独钟?展览现场,米勒说她画画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各种元素融合进画面中。

  “大约10年前,我开始踏上中国的土地,先后到北京、东莞、南京、上海、成都等地游历。”在中国见到的一切都令米勒感受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魅力,使她迷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在故宫看到的花瓶,出现在她的《中国花瓶》中;中国古代人物服饰上的花纹,也频频出现在她的画作里。对于中国画,米勒也有自己的理解:“油画是一点一点地画出来的,而中国画往往是一气呵成,这令我非常惊讶。

  中法两国艺术的相“”,让“梦缘西湖”展览有了更广的意义,由于中法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同时也代表着两种文化在艺术、文化、思想上的融化与融合。

  比如,中国艺术家去法国,他们把目光聚焦在梵高、塞尚、高庚、马蒂斯、毕加索和莫奈晚年的作品上。这些艺术大师不仅深化了中国画家对艺术的认识,而且增加了他们对自己母体文化的理解和自信。在此次展览上展出的作品,让人一眼就捕捉到浓浓的东方韵味。

  中国让世界艺术复兴

  透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窥见当代艺术的复兴。

  雷米·艾说,此次展出的中法艺术家创作的精品力作,都从不同的视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尽管我们用油画颜料,中国画家用水墨,但都描绘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东方世界。艺术家们创作的大量作品,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并提出了对于传统审美观念接连不断的挑战。画家们经常回顾传统,不仅吸取了包含布拉克、毕加索等前辈立体派画家的作品风格,还融入了东方艺术等元素,使之改造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作为集体文化活动和展览的组织者,雷米·艾融组织了多次大型国际展览:在法国摩洛哥年期间做全年展出的《画家的分享》和在巴黎展出的《画家和雕刻家的分享,法国以色列》。他不为西方画坛那新潮起伏、方向变化的趋势所动,始终信守本身的艺术主张,以本身对现实和生活的独特感受及对具象语言的不倦探索,终于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立体派绘画,并把它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曾经多次,雷米·艾融来到他热爱的中国,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大事。2011年在广州举办的雷米·艾融林若熹巡回画展。2012年,雷米·艾融在皇城艺术博物馆为艺术爱好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览期间,还举行了当代时尚艺术论坛,为大家介绍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设计和理念。

  雷米·艾融认为,从1989年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大地魔术师”展览起,一直保持封闭与狭隘的西方艺术世界向全世界艺术家敞开了大门,中国当代艺术从此进入西方的视野。一代艺术家来到欧洲进行交流与创作,尤其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掀起了新一波高潮,带动了国际艺术界的“中国热”,令中国艺术家成为国际当代艺术最令人注目的新锐力量之一。

  雷米·艾融亲眼所见,当下中国举办各种风格的展览,显示中国艺术界朝气蓬勃、百花齐放的局面,这非常有利于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法国文化艺术发展都是有利的,在中国看到了让世界艺术真正复兴的希望。

  【浙江新闻+】

  雷米·艾融,1952年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法国国家高等艺术学院,多年来致力于架上绘画的探索和创作,是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章得主,曾荣获法国巴黎大区议会奖、法兰西基金会一等奖、法国美术学会奖、法兰西艺术家金奖,现任法国美术协会主席、巴黎美术工作室教授、巴黎中法艺术巡回展组委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马泽霖,当代艺术家。1960年生于中国广东,1985年起在法国巴黎学习创作,获法国索邦大学当代艺术理论博士学位。现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法国际策展人。曾获全球公益联盟金牌勋章、JF米亚国际协会当代艺术作品奖、法国文化部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一等奖。

  陈军,现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巴黎画院副院长、芥子园书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先后在国内外参加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等,举办陈军国画陶艺作品大展、中国当代陶艺精品展、法国巴黎、波尔多国画陶艺个展、墨缘巴黎个展等。他的画作《江南水乡》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陶艺作品《残荷》入选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出版《中国美术家——陈军》《水墨名家——陈军》《陈军陶艺世界》等作品集。

  朱毅中,当代艺术家。1960年生于浙江,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赴法国,就读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现任法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世界行巴黎副主席、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法国古董收藏协会理事。

  娜塔莉·米勒,当代艺术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法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让·贝托利的学生,曾获得巴黎政府奖。现任法国巴黎市区政府艺术工作室导师、法国当代艺术学院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