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申遗有个关键词,这位浙江学者研究了30多年

20.03.2017  17:35

  2017-03-19 12:11 | 客户端 记者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时节,西游游人如织。今年是西湖申遗成功的第六年。

  你可知,西湖成功申遗,宋画是描述其文化内涵的关键词之一;

  你可知,今日之雷峰塔,是按照一幅宋画中的造型重建而来;

  你可知,今日之西湖,古典代言人除了“市长苏东坡”,“诗人陆游”,还有“画师李嵩”……

  3月18日,在杭州宝石山腰纯真年代书吧,就着西湖春天,宋画研究专家、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寿勤泽在这里分享了一场“宋画与西湖”的主题讲座。当代表中国古画巅峰艺术的宋画遇上代表中国古典山水景致的西湖,演绎出怎样的美美与共,且听寿老师细细说来。

  北宋时,西湖山水图已是纯水墨

  西湖申遗时,我曾有参与。文本中对西湖文化内涵的描述,有几个关键词:唐诗、宋词和宋画。

  前两个大家都比较熟悉。

  比如唐诗,白居易是写西湖春景的能手,他与林和靖之写西湖雪、苏东坡之写西湖月,并成为描画西湖美景的三大高手。最广为传颂的是这首《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宋词就更多了。以市长苏东坡为代表,身为蜀人,他两度来杭作了300多首诗,其中吟咏西湖的约160多首,甚至作诗要与西湖为邻,“故山归无家,欲买西湖邻。

  再来说宋画。自唐宋以来,历代绘画大师取材西湖与杭州的绘画佳作约计764幅,保存在国内外公私藏家手中的画作约计185幅。我观赏到90余幅画作。

  宋画登顶中国古画巅峰,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朝代开始设立画院有关。宋代立国之初,便设置了“翰林图画院”,罗致四散在各地的画家,如黄笙、董源等,大都北上,到达京师汴梁。到宋徽宗的时候,宣和画院人才济济。

  北宋绘画呈文人画、风俗画多样发展。浙籍画家中最著名的是有“燕家景致”之誉的吴兴燕文贵。他是吴兴人,流落在汴京卖画,被画院一科员发现举荐画相国寺碧,后来进入图画院,自成一家。其他的浙籍画家还有仲仁,水墨晕写梅,创为“墨梅”;僧维真专为皇帝画“御容”。

  可惜的是,因为史料匮乏,这些画家暂无留下描绘过以西湖为题材的画作。有记载的是,北宋河北籍诗人潘阆曾写过数首以西湖为题材的词作,这些词作催生了一幅以西湖为题材的画作诞生。他所写的十首《忆余杭》词是出色的词作。词曰:

  长忆西湖添碧溜,灵寺前天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 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苏东坡曾将书写这些词作挂起来欣赏。一位生性豪放的诗人石曼卿特意亲人将词意加以演绎,绘制成画图。虽然画作没有留存下来,但这大概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幅描绘西湖景致的画作的珍贵信息。

  除了这一条重要的绘画史资料,至今遗存的几则北宋西湖山水图的记载,与诗人词客、名师高僧有着重要关联。比如宋初隐逸在孤山种梅养鹤的林和靖,曾作诗《僧有示西湖墨本者就孤山左侧林萝秘邃间状出》:

  泉石年来偶结庐,冷挨松雪瞰西湖。

  高僧好事仍多艺,已共孤山入画图。

  从诗题可知,这幅由僧人所描绘的西湖山水图已是纯水墨的绘画形式,其中还有标识景物的文字,是西湖全景图一类的画卷。

  南宋四大家,濡染大笔何淋漓

  1138年,南宋建都临安。绘画中心从开封转移到了杭州。大概在今天的望江门一带,重建画院。在南宋150年的历史中,有姓名可考的画院画家有120余人。厉鹗《南宋院画录》记载了98位院画家,浙籍38人,杭州籍占大多数。

  都城在杭州,画院在杭州,画家多为杭州人,西湖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绘画题材。连皇帝宋高宗赵构也亲自染翰绘制过西湖山水图,亲题“西湖雨雾”四字,他的叔叔赵士尊曾经画过《宝石山图》。上行下效,西湖图绘制之风靡可想而知。

  先说说“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笔下的西湖。

  李唐是“南宋四大家”之首,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他的《江山小景图》画的上部是一片粼粼江水,空阔辽远,风帆片片,出没烟波。下部是横列的山峰,连绵起伏,峰峦之间布满宫观楼阁。《江山小景图》所描绘的内容,疑似杭州凤凰山东麓沿线钱江一带的景致。

  第二位是本塘画家刘松年。他居住在大约今天的清波门一带,常到西湖写生,画艺精湛。历代画录中著录有他画的多幅西湖山水图,如《西湖四景图》、《西湖图》、《西湖春晓图》等。其中《西湖四景图》流传至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一幅,春景。画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阶下童仆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的样子。

  第二幅,夏景。画湖边之水阁凉庭。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

  第三幅,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烂。庭院环绕以树石围墙,有小桥曲经通幽,与外部湖山景观相隔离,似乎有遮挡秋之意。庭中窗明几净,一老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

  第四幅,冬景。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此图虽无刘松年款印,但明代中期“茶陵诗派”的领袖李东阳(1477-1516年)在画卷的题跋中将其鉴定为刘氏之作:“刘松年画,考之小说,平生不满十幅,人亦难得。此图四幅,作写数年乃成。今观笔力细密,用心精巧,可谓画中之圣者”。

  再来说说马远、马麟两父子的西湖山水图。马远是南宋著名的宫廷画家,画过不少与西湖有关的山水画,如《西湖小景图》、《放鹤图》、《怀鹤图》等。马远之子马麟也是描绘西湖山水的重要画家,有《西湖十景图》、《西湖图》等画作。

  在马远、马麟父子俩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致:雾气中若隐若现的远山,堤岸边娇俏柔美的垂柳,还有浮在水面的扁舟。马远擅画山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特点,就是他独特的构图,往往有大片的留白,而景致仅占一隅。

  相对而言,夏圭所绘的西湖山水图,记载中有《西湖春雨图卷》、《西湖柳艇图》等。后者流传至今,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仔细看这幅画,最难得的是,把杨柳画活了。夏圭构图常取半边,中空旷大,近景突兀,远景清淡, 自具一格,人称“夏半边”。《西湖柳艇图》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 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 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岸边有游船停泊,水上小舟来往,近处柳梢上露出酒旗,都表现了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胜。

  重建雷峰塔时,这幅宋画就派上了用场

  要说描绘西湖全景的第一丹青高手,还得是李嵩。李嵩是光、宁、理三朝的画院待诏,也是杭州本地籍的院画家。

  在绘画史上众多的西湖山水图里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一幅《西湖图》,这是现存宋代最为完好的一幅描绘西湖全景的名作。此图纸本,水墨,27厘米x80.7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

  全图采用鸟瞰构图形式,画的中央一片空白,为西湖湖面,湖上方山峦起伏,南北高峰对峙,苏堤六桥隐约。全图工笔写意兼用,墨色清淡洗练,用笔老到。卷首有明沈周书“湖山佳趣”四字。

  这幅俯瞰全景图绕了西湖一周——从断桥、宝石山起,再从葛岭一直到南屏一带。今天我们站在城隍阁上往下望去,大致就是画中景色。如果仔细看会发现,这幅全景图里缺了今天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因为这三个湖中岛在明清时期才形成。

  这幅画作的一个现代故事是:2002年,杭州雷峰塔在原址上重建,塔形来自这幅画。一幅画之于一座城市的建设,从此画中可见一斑。

  李嵩的这幅西湖图流传至明初,曾经太祖朱元璋御览,还写下了长篇题跋,这对于明太祖来说,也是罕见的举动。

  当然也存有争议,日本学人宫崎法子就曾对李嵩这幅描绘西湖全景的画作作过考证,认为“这幅画卷当为1242年至1291年50年间(南宋最末期)的作品”。

  至于画中李嵩的署款或为明代人所加,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李嵩绘制西湖图的历史记载最多且久负盛名。

  除此之外,陈清波擅长画西湖全景图,画过《三潭印月图》、《断桥残雪图》、《曲院风荷图》、《雷峰夕照图》、《苏堤春晓图》、《南屏晚钟图》等多幅画作。 端平(1234—1236)年间的待诏杭州人史显曾画过《南屏秋色图》,景定(1260—1264)年间的待诏杭州人顾师颜(李嵩弟子)也画过西湖山水图。

  赵伯驹之弟赵伯骕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赵伯驌绘有《万松金阙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描绘的是万松岭一带的景致,峰峦重叠,远峰层立,大内禁苑隐现于松涛云霭之中,岭下溪流潺湲,汇于西湖。

  在我看来,南宋西湖绘画的艺术特质是首先别具匠心的位置经营。李唐《江山小景图》构图体式上,从北宋山水画的全景向平远的半边构图、一角特写等方面转变。李唐之后的马远、夏圭,用笔更加趋于简练概括,开创了以简洁方式描绘江南山水的图式,成为了描绘西湖山水的主流样式。他们的画作给人以简洁、刚劲的艺术美感。

  其次是,独具风格的“西湖十景”母题画。空濛迷茫的一片山色,涟漪微漾的一湖波光,成为画家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西湖图因此成为一个专门的画题。画家们从五光十色的湖山佳景中提炼出“断桥残雪”、“苏堤春晓”诸景名。画坛渐渐从因景作画发展到因画名景,最终形成闻名中外的“西湖十景。

  更重要的是,南宋西湖绘画中,出现许多写实画作,是画家对自然的精细观察与艺术表现。画家在描绘西湖山水时,注重于从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去反映自然世界,力图表现出一个充满清旷宁静之感的大千世界,体现出强烈的自然思想与生命意识。我们从这些画面中,可以听出一种从辽远的时空中传来的生命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