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水透明度12年提高40厘米 奥秘就在水底?

25.06.2015  11:57
 

制图 陈骁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钱祎 通讯员 何玲玲


生活在西湖边的你,知道西湖水底有15个“洞”吗?


听上去挺神秘的吧,说得直白点,其实这些“洞”是西湖的15个进出水口。2002年12月1日,西湖引配水工程启动建设;2003年底,该工程正式运行。


这个工程还有个更形象的名字,叫“六进九出”工程。顾名思义,西湖的西面和南面设了6个进水口;东面、北面、西北面设了9个出水口。


从那时候起,西湖水底下就开始热闹了起来。


受制于进出水口布局,西湖仍有引水死角


2000多年前,西湖是钱塘江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泥沙淤积,在现在西湖的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两个沙嘴又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而在沙洲西侧就因此自然形成了一个内湖。所以说,西湖是一个封闭型的浅水湖。


去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西湖面积达6.39平方公里,比1964年的5.6平方公里增大0.7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增加了近七分之一。


这多出来的0.79平方公里就是与200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西湖西进”工程息息相关。杭州市把保护西湖作为重任,在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六进九出”工程也在那时展开,历经一年正式运行。


“因为西湖的天然水源不够丰沛,水体更新不良,不利于西湖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西湖风景名胜区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说,为保证西湖水的供给量,1986年就建设了西湖引水工程,从钱塘江引水入湖,年引水量可达2400万立方米,“这么做,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西湖的常年水位,缩短湖水的滞留时间,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控制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钱塘江水质自身受潮汐和上游环境变化的影响,使一年中钱塘江水实际能够引入西湖的天数不足100天。而且,由于受制于进出水口布局等因素,西湖水域内仍存在一些引水死角。


15个“洞”每月给西湖换一次水


西湖引配水工程实施12年来,西湖水质的直观效果如何?


常在西湖边走的市民游客们感触最深,如今白堤边通透的水面下,水草翩翩、螺蛳成群,还有很多小鱼小虾穿梭其间,恰逢荷花初放的时节,真是美不胜收。


“西湖水体年均透明度增加了约40厘米,创造了新高。”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说,自从有了水底下的这15个“洞”,西湖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西湖的磷、氨氮、高锰酸盐等主要指标都明显下降。


相关资料显示,“六进九出”工程实施前的2002年,西湖水体年均透明度仅约43.7厘米;引配水后的2004年和2005年,西湖水体年均透明度分别增加到54.2厘米和64.8厘米,总体水质持续保持平稳状态;到了2008年,西湖主湖区水体年均透明度达78.3厘米;至2012年,西湖主湖区年均透明度再创新高,达到82.8厘米。这两年,西湖主湖区年均透明度也保持在80厘米以上。


同时,西湖水通过配水进入古新河等城市河道,增加城市河道的调配水量,为进一步改善杭州城市河道水质奠定基础。


西湖水年均透明度已突破80厘米


“西湖水体透明度提高,阳光可以照得更深,有了活水,前段时间北里湖里又出现了‘六月黄’。”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说,“如今西湖水一年比一年清了。”


几年后,改进版的“六进九出”工程出炉,为西湖引水工程锦上添花。这一次,西湖水底下多了15个神奇的“洞”:


“六进”:茅家埠(2个)、乌龟潭、浴鹄湾、小南湖、莲花峰,位于西湖的西面和南面。


“九出”:柳浪闻莺、涌金池、涌金闸、大华饭店、湖滨一公园、华侨饭店、圣塘闸、北里湖、岳湖,位于西湖的东面、北面、西北面。


这15个“洞”到底有什么用?昨天,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六进九出”的作用:


第一步取水,从钱塘江闸口段江岸,通过引水泵站,每天引入40万立方米的钱塘江水供作西湖的“源头活水”。


第二步净化,泵入的钱塘江水经玉皇山南侧和赤山埠2座预处理场进行絮凝、沉淀等处理,使水透明度达120厘米,提高入湖水质。


第三步入湖,其中30万立方米水经玉皇山预处理处流出(24万立方米经原有西湖引水渠道配水至小南湖;6万立方米经九曜山隧道东口泵站提升后,沿长桥溪进入西湖长桥水域);另外10万立方米水经赤山埠预处理场流出,注入杨公堤以西水域。


第四步配水,湖水经过9个可控的出水口,下泄到市区河道配水。


这样一圈下来,整个西湖就像是彻底“清肠洗肺”了一遍。“六进九出”工程年引水量达1.2亿立方米,按西湖库容量计算,相当于一个月换一次西湖水。


据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