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G20 诗话西湖"7000首诗稿饱含对杭州的诗意赞美

07.08.2016  00:36

本报讯 8月5日正值G20峰会倒计时30天之际,以“喜迎G20 诗话西湖”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在杭州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省作协书记臧军、杭州图书馆基金会理事长曾东元、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陆政品等领导出席。

本次诗歌朗诵会是西湖诗会暨第六届学习节的六大系列活动之一,诗歌朗诵会分“G20的西湖”“世界的西湖”“我们的西湖”三个篇章。著名主持人刘忠虎、杨莅朗诵了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峰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上的部分讲话,饱含了对杭州的诗意赞美——“杭州恰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她的底蕴让人迷恋……杭州恰如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她的美丽让人惊叹……杭州恰如一座美丽华贵的人间天堂,她的繁华让人赞美”。

美国诗人、汉学家梅丹理已经学了二十多年的中文,中文好到他不仅翻译中文诗歌,还用汉语写对《易经》的研究。昨天,这名身高1米85的美国大汉,用纯正的汉语朗诵了出生在大塔儿巷的杭州籍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作《雨巷》。虽然是美国人,但梅丹理对杭州之美的生动诠释却很让杭州人服气,他说,第一次知道西湖,是在白居易的诗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深,梅丹理逐渐遇见了一个作为文化符号的西湖。“我在中国各地旅行,在很多古老大宅的雕梁画栋间,无数次遇到过‘西湖十景’。可以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多少人向往有一天像张岱一样到西湖的荷花丛中荡舟,或者像《儒林外史》里的马二先生一样从苏堤走向旅店。我深知在中国,西湖等于诗,等于美,等于幸福。

在古代,‘西湖十景’也常印在瓷器上,被带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去。这说明山水之美,同样优美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够得到各个地域人民的喜爱。语言需要翻译,山水却不需要翻译,生活方式也无需翻译。

除了梅丹理,还有一位更加重量级的诗人——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韩国诗人高银,两个月前也来过杭州,并为本次“西湖诗会”专门写下了《杭州凭窗》《西湖即兴》等诗作,其中《西湖即兴》就是老先生在杭州图书馆的休息室里突然诗情萌动,提笔写下的。

西湖诗会暨第六届学习节于6月9日启幕以来,已收到参赛诗稿近7000首,网络点击量达30万人次,13多万人次参与月度诗评选。昨天的朗诵会上,许多入围的优秀作品也让人一饱耳福。有著名诗人黄亚洲的《欢迎拍打和平的翅膀,降落杭州》、诗人许志华的《吴山天风》、涂国文的《在西湖之畔安顿我的形骸和灵魂》,还有七旬老人陈席卿的古体诗,9岁小学生杨晨铭的散文《最美是西湖》,美国诗人罗杰·马丁的英文诗《花港观鱼》等。

特别要说的是,杭州人许志华的现代诗《吴山天风》巧借“吴山天风”之名,把杭州的风俗人情谐趣地写出来,全诗一共用到了101个“”字,含义各个不同,一段“杭儿风”的描写就很接地气:

还有一阵紧似一阵的杭儿风:/素食的风、布衣的风、读书的风、骑行的风、诗会的风、援捐的风……/还有众筹的风、跨界的风、书店的风、民宿的风、动漫的风、展会的风/打赏的风、追风的风、慢慢地大起来的风……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戴维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