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补齐三大短板提升学校育美育工作实效

27.07.2016  04:06

一、靶向施策,补齐学校美育师资短板

一是突破校际藩篱,用活师资资源。丽水各县(市、区)针对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师资水平偏弱问题,通过专业课教师走校教学、城乡学校对口支教、跨校课程共建等方式,用活现有资源,实现专业教师从“粮食”到“种子”的转变,破解师资短缺难题。如:丽水市松阳县象溪片区4所山区小学通过统一安排专业课课程表,实行专业教师跨校走教的方式,使片区4校均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且均由专业教师执教,为该片区近500名山区学子享受优质专业的艺术课程创造条件。目前,松阳县两所省一级幼儿园2名男教师以走教的方式,每周为县城周边乡镇民办等级幼儿园开设活动课,松阳三中与叶村小学开展了音乐教师对口支教,松阳一中与职业中专开展茶艺课程跨校共建,实现优质专业师资资源共享。初步统计,仅松阳县就有近2000名基础教育段学生因此受益。

二是发掘社会资源,借才借艺授课。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丽水市教育系统充分发掘社会各界体艺人才,发挥其特长优势,采取援教及外聘的方式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或担任学生社团导师。如:松阳县城北职工子弟学校、水南小学分别与县太极拳协会合作,协会会长每周定时赴校开展社团活动;松阳教育局与县书画协会合作,定时为县内各中小学开设美术、书法课程;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艺术教育优势,通过分批顶岗实习方式,缓解县城周边学校师资难题。

三是培养全科教师,充实美育队伍。丽水市教育局通过与杭师大等省内高校合作,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程,每年为全市各县(市、区)定岗定额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为艺术专业教师尤为缺乏的山区学校打造一批带不走优质专业师资队伍。截至今年,全市累计培养4批119名小学全科教师,首批30名全科教师于今年毕业并分配到各偏远山区学校,充实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师资队伍。

二、用好平台,补齐学校美育载体短板

一是将学校美育与美丽学校建设相结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美丽学校建设的要求,丽水市教育局以美丽精神、美丽校园、美丽课堂、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管理“六美”为抓手,着力加强学校美育顶层设计,充分发掘学校“美丽元素”构建育人特色,以美育德,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目前,全市各校分别结合办学理念和办学历史,提炼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一训三风”,并围绕育人目标,构筑校园文化长廊和学生作品展示区角。

二是将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学校美育工作发力点,保证活动时间,配给指导老师,保障美育实效。比如:松阳县民族中学有来自畲族等10余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学校结合主要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开发并做优做精畲乡版画等特色美育课程,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金名片。又比如松阳板桥畲族乡小学,开设畲歌对唱课程,既提升了学生在校学习兴趣,也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松阳二中,将艺术教育与特长生高考工作有机结合,美术特长生高考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将学校美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结合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特有的艺术教育元素,丽水各县市学校分别深入挖掘整理,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的非遗项目纳入到学校系统教学中,将非遗传承和学校美育完美结合。比如:缙云县长坑小学将缙云婺剧列入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美育的主要特色,美育效果名噪一方;松阳县将省级非遗项目——松阳高腔,市级非遗项目——樟村拳分别纳入到学校美育课程。

三、强化保障,补齐学校美育机制短板

一是建立专业师资培训机制。依托在职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等平台,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在规划培训项目,安排课时的时候,充分考虑学校美育要求,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开展培训合作,保障专业教师有足够的培训机会和优质的培训效果。比如:松阳县于今年4月,邀请到高校专业教师在当地画家村——沿坑岭头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音乐专业教师培训已列入下半年培训计划。

二是建立美育资源共建机制。为破解学校美育资源缺乏的困局,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积极外拓资源,通过与校外机构合作共建的方式,延伸美育基地,充实美育资源。比如:松阳二中与杭州、金华等地美术教育基地开展专业共建,定时互派师生交流,促进美术专业教育资源及师资资源共享。此外,松阳各校还在松阳非遗馆、南山陶吧、乡村798等校外机构建立艺术教育基地。

三是建立学校美育评价促进机制。艺术教育评价机制的缺位一直是制约学校美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丽水市主动建立以艺术教育评价为重点的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包含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制度、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公示制度和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制度,使美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每年举办“绿谷系列三大赛事”,推进全市各校落实美育工作,提升素质教育实效,确保学校美育既雕琢出盆景,更打造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