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积极探索河道堤防生态治理之路

12.06.2016  19:11

 

【本站6月12日讯】衢江区位于钱塘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居多,河流水系呈羽枝状分布。境内有衢江、乌溪江、江山港三条省级河道,铜山溪、芝溪、上、下山溪等347条县级及以下河道。多年来,水环境恶化的切肤之痛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衢江区水利局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积极探索河道堤防生态治理之路。“十二五”以来,该局已完成河道堤防生态化治理127公里,总投入资金近 8亿元。

 

规划引领,贯彻生态理念。首先是科学规划治理方案。在编制《衢江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衢江区河道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都综合考虑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在全面整治的同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其次是严格选取项目地址。全区河道生态治理在三条省级河道堤防项目全面同步推进的同时,根据轻重缓急,对一些迫切急需治理的河道,重点考虑,优先治理。像衢江(航运库区)、乌溪江库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纳入重点优先治理范围。再次是丰富河道治理措施。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需求的生态治河技术(如生态混凝土砌块、纯植物措施、生物浮岛等)。并把绿化建设与河道治理有机结合,大力实施以河岸绿化为重点的“四边三化”行动,保证绿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推行“三化”,着力建设生态河道。首先是河岸全绿化。在河道治理中大力推广植物措施技术应用,开展植物型护岸建设,在河岸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使河岸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营造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以达到生物护坡、物理截污的功效。其次是护岸多元化。推进护岸建设“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和推广形式低矮化、材料生态化、种类多样化的生态型堤岸,在护岸材料的选择上,积极推广自然材料和生态材料的应用,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河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河道护岸形式。再次是景观人性化。在改善河道水质、增加河道水景观的同时为水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使河道既能发挥行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又具有生态景观,方便百姓生产生活的服务功能,成为城乡水环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创新机制,实现河道管护全覆盖。首先是明确河道管护主体和范围。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河道堤防进行确权定界,划定管护范围,统一设立河道堤防管护标志,确保每一条河道堤防的管护做到“主体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定员、定标准、定时间、定报酬的方式进行管护。其次是制定管护标准。明确河道管护“四无”标准,即河道堤防管护必须做到河面无垃圾、河坡坡无耕种和杂草、河岸无违章搭建、河内无阻水障碍物。再次是创新管护机制。以衢江河道堤防管护为示范点,在流经的樟潭、浮石、云溪、高家等4个乡镇(街道),按照标准堤防的长度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养护人员,负责辖区内的标准堤防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实现河道堤防管护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