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激发师资管理活力

22.09.2017  17:59

衢州市按照“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行“县管校聘”试点工作。至今,该市两个县(市、区)完成首次试点改革工作,试点覆盖39所学校,参加竞聘教职工3554人,占试点区域教职工的54.1%。试点工作不仅改善了学校内部的“小生态”,也促进了县域内“大生态”的良性循环,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资源配置矛盾,激发了教师的活力,推进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精梳细理,制订“县管校聘”规划图。具体操作有样板,教师管理中心统一提供模板,试点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公示无异议后报市教管中心批准实施;挂图作战有方向,用思维导图谱出“县管校聘”改革“十步曲”;读物宣传有规范,推出《三分钟,带你读懂“县管校聘”》微信作品,确保实施过程准确、高效,不走、少走弯路。

二、抱团推进,安好“县管校聘”稳定器。建立“局领导包段、科室联校、干部蹲点”机制,全面实施“走动式”管理,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协调处理矛盾问题。按学校类型和地域特征将试点学校分成四个工作组,即城区初中组、农村初中组、城区小学组和城区幼儿园组,围绕“1+X”模式,每组确立1所组长学校和X所同类学校,组长学校牵头组内学校同步推进试点工作,定期会商,相互协调,互看互学,确保组内学校改革方法、态度、制度、力度一致,增强同类型学校竞聘工作的整体性。

三、多种流动,放大“县管校聘”正能量。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流动方式。首先校内引导教职工根据学校岗位设置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意愿,或主动申请,对内部人岗进行重新匹配;校内适岗竞聘后,部分教师推出来进行跨校交流;校内竞聘未上岗教师可选择在共同体、集团内学校应聘;对经过多轮竞聘仍未上岗的教师,由市教师管理中心主动充当红娘,积极跟进服务,尽可能兼顾学校和教师双方意愿,给予科学合理的调剂与落实。进一步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效果。

四、把握方法,彰显“县管校聘”个性化。合同个性化,除了遵循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基础范本的要求外,还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对合同期限、合同条款等进行个性化定制;流动温情化,对跨校交流对象,特别是负能量教师,教育局和学校全程关注、关怀,尽力助其找到合适岗位;慰问融情化,开展“三走进?润心融情”活动,重点走访试点学校中主动参与交流、组织调剂、待岗等人员,肯定正能量,再赋新期望。

五、强化保障,确保“县管校聘”真效果。教师聘用,着力“三公”,实施过程中始终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真正做到制度公平,方案公开,操作公正;班子聘用,着力“三严”,严把选人用人质量关,做到“三个严格”:严格把握用人标准、严格把握任用程序、严格把握优化机制;校际聘用,确保“三平”,即人员数量平衡、学科结构平衡、职称分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