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字上下功夫 衢州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程改革

31.05.2017  19:30

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衢州学院党委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新生作始业教育报告、主讲形势报告,经常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积极推进小班化改革,致力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1.以“小班化”推进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化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为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学校于2014年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评估,制定出台了以“小班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2015年上半年率先在全省进行思政理论课“小班化”试点改革,将原来的大班缩小至单个自然班,学生规模控制在40人左右。进行小班教学后,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得到更有效开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更好调动。2016年小班覆盖率达到29.8%。

2.以多元化推进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小班平台,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着力解决“问题导向与理论逻辑、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传统方式与现代载体”等之间的矛盾,形成了“自主演讲”、历史人物点评、原著导读、案例分析法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自主演讲”为主要模式,学生自建团队,自选主题,自主演讲,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积极探索历史人物点评教学法,通过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内讨论、老师点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把社会实践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针对理论性、抽象性的问题,采用原著导读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升了课堂效果,目前已有3门课程列入省课改、教改项目。

3.以实践化推进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衢州学院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通过暑期社会调研、学期内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三个版块,对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孔庙、儒学馆、巨化集团公司等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0个,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全覆盖。社会实践中注重与地方文化及资源的融合,每年从新生中选出学生代表参加祭孔大典,感受南宗礼仪文化;与孔祥楷先生面对面交流读《论语》心得;开展暑期“五水共治”主题调研;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行动等。2016年,衢州学院“追爱忆衢,关爱细菌战受害者”社会实践团队获浙江省“双百双进”十佳团队。

接下来,衢州学院将继续在提高思政课实效上下功夫,深化思政课小班化教学改革,重点在‘化’字上下功夫,探索把“思政课”上成“人生课”,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