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孔家山 古树古屋古村落

09.07.2015  13:15

  山路弯弯,林木苍苍,绿海丛中,白墙红瓦若隐若现。“这里的百姓很淳朴,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近日,在衢州市老科协会长姜宁馨带领下,记者来到衢江区黄坛口乡下呈村孔家山自然村,寻访藏匿深山的古木群。新修建的游步道两旁,木莲、柳杉等古木参天蔽日,细数一下,仅村口处就有19株。

  此行缘于一本画册。衢州市林业局出版了一本画册,姜宁馨翻阅后发现孔家山古树群成了“遗珠”,因而推荐记者一睹古树群面貌。

  孔家山自然村地处半山腰,村中房屋多数为黄泥房,村口房子墙脚高两三米,由鹅卵石垒成,房前屋后古树随处可见。一株高三四十米的木莲树上,挂有铁牌,牌上标明周围46株古树为省级古树名木,构成古树群。

  古树群得以延续至今,和村民淳朴的秉性密不可分。今年83岁的邱金水曾是生产队长,他说:“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有人提出把古树砍了烧炭,大家没同意。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都不能动古树,哪怕是根须、枝桠也不能砍。”

  村民长久以来的保护使数十株古树除一两株自然死亡外,其余长势良好。事实上,村民保护古树的同时,不经意间也保护了村庄。村旁山势陡峭,溪水潺潺而下,汇入村口深涧,深涧两边古树耸立,部分树木露出粗大的根须。姜宁馨说:“如果这里没有古树固定土壤,很容易发生山洪,冲垮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树经历大炼钢铁、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初期三个劫难,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如今,古树群已是天脊龙门景区的一大景点,作为登顶水门尖的中转站,孔家山自然村吸引了不少来登山、赏树的游客,古树给古村带来了发展机遇。下呈村村民邱小龙在20多年前办起了农家乐,他说:“我现在有30多个床位,每年接待两三千名游客,每年夏天,有些上海游客会在这里长住。近些年,村里围绕古树群发展旅游业,铺了游步道,风景越来越好了。”(衢州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