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中职三“抓”举措 促学生“家门口”就业

03.11.2015  23:47

一是抓专业调整。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设置的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专业布局,改造旧专业,建设新专业,重点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对口专业。学校目前设置的机械数控、光伏技术、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养老护理等专业,均与当地先导发展的氟硅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商贸旅游业等现代新兴产业紧密对接,推动专业发展的市场融入。

二是抓创业教育。指导中职学校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了机器人开发、风动机械、工业产品设计、数码影像、梦想格、电子商务等16个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创新实体。多年的实践,创业创新教育形成了氛围营造常态化,教育内容课程化,教育实践层次化,活动大赛制度化,这“四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每年毕业生中有不少在本地创业。衢州中专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室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实验室。

三是抓合作培养。一方面加强对衢州经济园区的宣传力度,组织学生见习参观,有计划地邀请企业家进校园讲座等,提高学生对本地企业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实施订单培养,先后成立“红五环班”“开山班”“仙鹤班”“手牵手班”等36个本地企业冠名班,优先为本地企业选拔储备“员工”。2015年,学校直接就业学生2200人,其中本地就业1364人,本地就业率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