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孝道、知礼仪、懂感恩

02.11.2015  07:38

        

    皋亭山千桃园坐落在半山,春天时的赏桃佳地,到了秋天,孝心广场上诵读经典之声朗朗,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风景。上周六,本报实践营小营员们就在此地亲身感知了一回孝文化——行孝道、知礼仪、懂感恩。

    “还挺有模有样的”,严妈妈给孩子戴上帽子后笑着说。穿上汉服,小营员们在孝心广场进行了盛大的开笔礼。开笔礼教授小营员们基本的坐姿、拜姿,三步正衣冠后,老师在小营员们的眉头中间点上红印,朱砂启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小营员们手拿《孝经》节选开始朗读。“我竟然只知道这一句”,一旁的家长不好意思地说。用毛笔书写“”字也是开笔礼中的一部分,“”字是一个笔画简单但是意义深远的汉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尤为重要。

    孝道馆是千桃园中最具人文气息的场馆。古代孝道文化结合高科技技术展现的形式让小营员们爱不释手。

    当天,丁兰刻木事亲的展窗前观看者最多,内部结合全息投影技术再现了《二十四孝》中第十二则孝子丁兰的孝行故事,让家长们直叹高科技。展馆内还设有孝道答题,根据答题正确的数量,分为秀才、举人、进士等,不过能够答对题过关到进士的并不多。

    馆内还设有一些鼓,小营员们按捺不住好奇,上前敲击。其实击鼓明智也是古代开笔礼中的内容,有目明耳聪、茅塞顿开之意。

    怎样用十二个红包制作一个灯笼?听起来十分新奇,这也是小营员们新学的技能。“你这两个角折的不错,另外两个也要这样子折,然后把四个角上贴上双面胶粘起来就行了”,家长们也帮着小营员们一起制作。“老师,你慢一点,我跟不上了”,小营员急了,“这手工活倒是要求细致、耐心,让男孩子们做做也好的,以后过年的废弃红包不愁没地方使了。”家长在一旁说。

    男孩子们做红包灯笼,女孩子们做手工剪纸。“我做好了。”周炜哲欣喜地把新做好的灯笼拿给妈妈看,边上的小营员立马发现了不同,“他这个跟老师的不一样诶,是竖着的”。“这是他自己的创新,也好看的。”老师笑着说。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夏莹        编辑:见习编辑 汤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