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超标就是糖尿病吗?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吃越少越好?

05.08.2015  09: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根据疾控部门的调查,全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很多人得了糖尿病,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体重急速下降。糖尿病患者真的是吃得越少越好吗?体检报告中,如果发现空腹血糖这一项超标,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了吗?对于糖尿病防治方面的误区,记者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李成江主任医师进行详细解析。

现在,很多关注健康的人们每年都会为自己安排一次体检,其中空腹血糖更是体检必备项目。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一旦发现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可以隔两周再复查一次,如果连续两次检查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则建议做一下糖耐量测试。

很多人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哎,这辈子要变成药罐子了!也有部分人因此讳疾忌医。其实,对于早期的糖尿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来控制血糖,一个月后再重新检测空腹血糖,看看是否有所下降。如果这样实行三个月,空腹血糖依然未达到控制目标,那就建议采用药物治疗了。

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有助于血糖控制。然而,有些人得了糖尿病,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李成江主任认为,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控制饮食和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如果过于限制饮食,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体重过轻,反而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运动的选择也蛮有讲究,不要空腹运动,容易出现低血糖,也不要餐后马上运动,会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选择在餐后一小时运动,运动量循序渐进,慢慢增加。

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李成江主任建议,如果是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和医生沟通,根据自己的体重、血糖和作息习惯,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同时,加强对血糖的监测。一开始可能需要每天监测,等血糖控制稳定之后,可以半个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血糖,每三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出现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要随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

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血管的病变,比如脑梗、心梗、糖尿病足等问题,另一类是微血管病变,比如眼底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专家简介

李成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高血压、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祝洁炜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