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的这场蜡染展,文艺群小伙伴一致的反映是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04.10.2015  11:34

  

  活动:贵州蜡染艺术展
  时间:9.25——11.22
  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那套闪着黑色光泽的盛装,女人在18岁前很久就已经把密密的小心思放在上面了。是她的嫁衣。你瞧,这就是苗族女人。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的 “点蜡成纹——贵州蜡染艺术展”,本报特别组织了一场线下活动,邀请文艺群小伙伴来看这场神秘的展览,还有亲手画蜡。
  在工美博物馆王恋主任的解读下,文艺群小伙伴们站在那件华丽的嫁衣前,恍然大悟:嗯,这种螺旋状的花纹叫“窝妥纹”,灵感来自蕨菜,因为蕨菜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泛着光的黑色布,不是PU是牛血布,是往土布上涂牛血,捶打出来的效果——对牛的崇拜,已经渗透入苗族人生活的角落。
  据说像这样的盛装,一个苗族女人一生中需要两套,出嫁时穿,隆重的场合也要穿,那是秀家底和比拼手巧的时刻。
  当然她们的心思,远不止用在衣裳上。展厅一侧的旗幡,上面的染纹,都是《苗族古歌》创世纪中诸神的符号,旗幡出现的场合是苗族祭祖的鼓藏节,12年一度,可见有多盛大。男人们亮出旗幡,昭示着家里女人的能干。
  看展的时候过一过脑,神秘随处可见。
  文艺群伙伴俞佳君把这次博物馆之旅形容为“一次奇妙的体验”,“贵州苗族的蜡染工艺和我们江南盛行的蓝印花布还是有很多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蜡染的纹路表达了西南少数民族对于祖先神灵的敬畏,记录了族群的历史、文化、信仰。这一个展览,让我们思考并且理解其他地域民族文化。
  有道理。
  所以有形容说,苗族简直是“把一部史诗穿在了身上”。日月星辰,江河城池,都散发着浓厚的巫傩文化。甚至那些细长的线条纹,你以为只是简单的横线?那叫“江河纹”!是苗族五千年不断迁徙渡过江河的符号。江河纹同城池符号合在一起,就是苗族的一部迁徙史。
  “画蜡”的动手环节很神秘。比如用来作画的“”,是一把蜡刀——因为蜡总是随时凝固,就不能用毛笔之类,那小杯始终加热中的蜂蜡(不是普通的蜡)就放在手边。
  周乐扬和儿子玩得不亦乐乎,“欣赏了苗族老师手里灵活异常的蜡刀,我们也跃跃欲试,可真的拿到手里才发现,原来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融化的蜂蜡会不听指挥随便滴落……”不过现场有超级指导老师:贵州丹寨县王氏家族第六代蜡染技艺传承人王春英,母子二人终于完成了大作“飞翔的蝴蝶”——顺便说一下,蝴蝶纹也是苗族蜡染的经典纹路。
  “半个小时,用蜡刀进行了简单的图案点蜡工序,据说后续还有相当多的步骤,浸染,反复浸染,煮沸去蜡,漂洗,到最后晾晒,年轻人没点定力,耐不住寂寞,是无法传承好这门手艺的。”俞佳君感受颇深,说自己有机会还要研究老蜡——一种珍贵的,被收集起来重复使用的蜡。
  怎么样,国庆期间,去工美感受一下这场又神秘、又美、又好玩的贵州蜡染艺术展吧。(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