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蔡顺根:时代感、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生命

11.11.2015  09:54

  中新浙江网11月10日电(汪恩民 高怡)薄雾初静,晨曦微露,裙带飘拂,清新空气随着人们的翩翩舞姿,掀起流动的漩涡……夸张的线条、明快的色调,观画者的心随着晨练的人们而起舞。这便是“当随时代——蔡顺根中国画作品巡展”中作品《晨练》呈现出的魔力。

  日前,由浙江省美协、广州市从化博物馆主办的“当随时代——蔡顺根中国画作品巡展”首站在其任职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展厅展出。现场展出蔡顺根近期创作的近30幅作品,画面色彩鲜艳,生动,颇富故事性。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画法大胆实践并努力创新,被同行称为“中西合璧”而风格突出。近日,蔡顺根接受了中新网记者专访,讲述了他创作中国画的独辟之径。

  万幅作品奠基 千锤百炼始成金

  著名收藏家蔡暄民曾作出评价“蔡顺根的画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既有浙派的精深笔墨,又有岭南派的热情奔放,还具海派的细腻沉静......集诸派之长而大成!”

  对于书画界人士来说,这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艰辛之路,没有几十年的悉心磨砺是达不到这一境界的。

  而这,只有用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甘于寂寞不为金钱所干扰的沉静之心和固有的天赋来作注。

  7岁学画至今,蔡顺根已有50余年画龄。自入幼儿绘画班开始不离不弃,不分寒暑,不停探索。

  历经万幅画作的奠基,蔡顺根的创作终于闯出自己特有的面貌。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曾论道:“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也就是蔡顺根所说的开始是做加法,加法很难;到了一定功力是做减法,减法更难,这才是成为大家的必经之路。蔡顺根用减法的表现方式实现了艺术境界的升华,也诠释了一种简练、单纯、自然的创作格调。

  他以深厚的传统中国画笔墨技法,加之娴熟的西洋画设色,运用夸张的、随意的线条,富有自我的造型原素和节奏动感的画面,将西洋绘画中视觉平面构成方法融入创作,注重留白,呈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并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极细腻而敏锐的洞察力,将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繁忙的氛围,匆匆过往的精神面貌瞬间定格在画面中,这就是蔡顺根中国画的独辟之径。正如此,蔡顺根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画展上获奖。

  据介绍,自古以来,很多画家都在尝试和追寻这个视觉效果,但未见真正成功者,只有西方毕加索,为区别这个立体效果曾将几个画面组合在一起,粗看变形的脸,而当你闭上双眼,脑海里会呈现出旋转的立体画面,这是毕加索的高明之处。

  时代感极强 开创中国画新风

  观蔡顺根的画,你会情不自禁地深入到这个社会的细胞深处,体味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下岗工人、儿童、游客、广场舞者甚至小狗都是蔡顺根目力聚焦的生活画面,多次作为主角出现在画作中。“可得长闲胜暂闲”等画作中,下岗工人闲来无事,于公园中对弈,十分传神地展示出下岗工人知足常乐的生活状态。幅幅当今城市人生活的场景,都被他巧妙地捕捉下来,将流动的生活节奏定格在画面中。

  在他笔下的画面不是凝固的静态,而是动的韵律,并将最难反映的现代都市节奏非常准确的提炼了出来,画面生动,节奏感强,时代感极强,精准地反映时代特色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开创了一代新风。

  蔡暄民如此评价画作带给人的节奏感:“当你欣赏他反映城市人们生活情趣的作品时,心底时时会涌起一阵冲动,一股很想随画面起舞的躁动感。”

  “平日里,我喜欢看电视剧,喜欢借电视剧中生动的人物表现和文学创作手法等来启发自己创作的灵感,融入到绘画中,同时更加贴近时代的脉搏。”蔡顺根介绍到。

  创作探寻西湖之美延续画作生命力

  记者在画展现场看到,反映西湖秀美的画作,上面虽然没有动态的人物,但沉静中还是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而这也是蔡顺根接下来不断探索求新的方向。

  作为杭州人,蔡顺根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无数次带领学生写生,西湖的早上、下午、晚上都留下他的足迹,“西湖,从每个角度看,都有不同的美感。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就是想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西湖的美,然而直到今天,都未出现富有代表性的西湖画作和画家。这也是我将要努力的方向。”

  在蔡顺根的眼里,西湖造型自然,同时具有文化底蕴,兼具古典美、现代美、时尚美。“几乎没有一个景点能将现代气息与古代韵味结合得如此完美。”蔡顺根说到。“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突出具有西湖特色的美感,同时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在画面上。”

  对于蔡顺根来说,艺术创作是社会的结晶,应该是具有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传统艺术应为现代艺术服务,它既有独立性又有融合性。“一位画家首先应该摒弃现代人的浮躁,轻名利、重学问,多了解别人的艺术,扎扎实实训练基本功后,不断探索自己的艺术法度,从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则,到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再回归依托自己的法度。真正做到艺术境界的升华。”

  正是这种超脱的艺术追求,才使蔡顺根的画作兼具雅气、稚气、清气、静气,并衍化出一种禅味。

  “看一位画家功力的深浅,要看他的作品是否容易摸仿,很容易摸仿的,一定艺术含量低,功力越深的画作,越难摸仿。这一鉴别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艺术品和商品领域。”作为著名收藏家,蔡暄民对于蔡顺根作品的价值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艺术含量或科技含量高的东西一定越难摸仿,蔡顺根的画作是很难被摸仿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