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唢呐演奏家杜竹松将亮相美国菲斯堡首届中国艺术节

23.02.2018  10:42

  一腔浩气吹唇间,百鸟腾飞迎凤还。2月24日晚,在美国首届墨菲斯堡中国艺术节上,中国音乐家与MTSU交响乐队合作音乐会将在MTSU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我省著名唢呐演奏家杜竹松将登台献演《瑶族舞曲》《百鸟朝凤》等经典曲目。

  在大众印象中,这种音色欢快、明亮、穿透力极强的吹奏乐器,似乎总该跟马褂、长衫和大棉袄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百鸟朝凤》的乐曲行进流淌,听觉的锐度迅速盖过了视觉的违和。杜竹松在笛子、笙等乐器的映衬下,手里的那支唢呐,开始化身不同的鸟——布谷、画眉、燕子……一幅"群鸟齐鸣,凤凰高飞"的画卷,徐徐在舞台前铺陈开来。

  "其实《百鸟朝凤》是一首热情欢快、生机勃勃的曲子。而吹好《百鸟朝凤》的一项必修课,就是要经常去树林、田野里采风,听各种鸟儿是怎么叫的。"为此,杜竹松经常时不时到杭州的各座山上去学"鸟语"。

  杜竹松,著名唢呐、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指挥家。现任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特聘教授。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省唢呐、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吉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先后担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民乐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

  杜竹松从小随父学习竹笛,并得到著名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指导。1992年获全国唢呐邀请赛一等奖。1993年获上海音乐学院唢呐、民族作曲双专业毕业文凭,是该院民乐系第一位双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师从任同祥、胡海泉、刘炳臣、刘英、胡志厚等教授学习唢呐、管子,还师从胡登桃、何占豪、夏飞云等教授学习作曲、指挥。

  1996年至今,先后代表中国赴美国、日本、奥地利、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埃及等20多个国家,参加国际音乐节演出,赢得国际音乐同行的一致好评。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班学习。2004年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作研制六弦中阮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

  2006年10月,应邀赴美国纽约在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成立61周年庆典音乐会,艺惊四座,被联合国陈健副秘书长和各国驻联合国官员称赞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友好使者。并应邀在斯坦福、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世界著名大学巡回演出,介绍中国音乐。

  2010年赴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乐团合办的第二届指挥大师班深造,师从著名指挥家阎惠昌教授学习指挥。2012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访问学者,师从著名指挥家王永吉教授学习指挥。同年,指挥学院民族乐团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展演,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他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2013年9月受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之邀,在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举办《古典吉他:联结中西的琴音》中国风格吉他作品讲座。

  近年来为电影《初夏日记》、22集电视连续剧《九姓渔民》创作了主题曲及背景音乐。

  此次上演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流行于中国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地,前身是《百鸟音》。乐曲模仿百鸟朝见凤凰之和鸣声,旋律热情欢快。常会在婚礼等喜庆仪式上吹奏,有吉祥如意、幸福的寓意。

  《瑶族舞曲》原为刘铁山、茅沅1951-1952年创作的西洋管弦乐曲,描绘瑶族庆祝节日时的歌舞场面。1962年彭修文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突出了民族乐器的音色与性能,善用同组乐器的不同音色组合。1957年尹其颖将其改编为筝曲。移植为筝曲后,不仅充分发挥了古筝自身的特点,并保留了原曲的风格,形象地表达了瑶族青年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场景和他们欢乐幸福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