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蒙:攀登精神高峰阅读

24.04.2015  13:46

  “我们不仅有巨大数量的消费性阅读的人,也有用书来攀登精神高峰的人。”在23日的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暨浙江书展上,著名作家王蒙如此点评时下的数字化阅读浪潮。

  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的城乡居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浙江,2013-2014年成年居民图书阅读率为53.1%,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6.8%,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6.4%。2013年-2014年浙江省18周岁及以上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76本,低于部分发达城市与地区,如深圳、北京有近10本。

  随着网络时代的信息便捷化和海量化,碎片化阅读成为许多人阅读的主要方式,地铁上、机场里甚至马路上经常能见到一些“低头族”浏览阅读手机。

  “现在纸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数字化所代替了,技术上已经没有困难,把全世界所有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全放在一个数字化平台上,每个人通过你的终端进行阅读。”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前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表示。

  “屏(屏幕阅读)一定会代替纸(纸质阅读),就像今天没有人会回去看竹简,这是一个趋势。”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义向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国,人均阅读量很低,但他认为,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齐驱并进的关系,“纸质书并不因为有了电子书的阅读而令阅读量大幅下降,整体的国民阅读量在增加。

  与王忠义观点类似,当代作家、诗人黄亚洲也认为碎片化阅读是趋势。对于当下许多人担心的浅度阅读泛滥的问题,他表示,碎片化阅读也是种知识的传播,它的趋势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一天的碎片化阅读量大且广,则这个人对社会总体的评价也会产生一定效果。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张久珍也表示,深度阅读并不在乎是碎片化阅读还是长篇阅读,如果碎片化只读了十分钟,但是读进去了,那就是深度阅读,“不能简单地说碎片化阅读就是智商下降。

  既然数字化阅读也能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纸质版图书、纸质阅读是否还有存在必要?

  葛剑雄称,如果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一种享受,比如欣赏一张画、欣赏诗歌,那么近距离地接触纸质仍有必要,因为身临现场幸福感不是其他可以代替的。

  王蒙也认为,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并非拿书来消费,而是要求发展自己的精神智慧,用书来攀登精神高峰,在他看来,阅读应该寓教于乐。“如果一本书有高耸入云的思想,同时还风趣幽默,这样的阅读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