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萧山清淤打出“清截治”组合拳 2500亩消纳地解决后顾之忧

11.10.2016  15:06

治水清淤 因地制宜

萧山清淤打出“清截治”组合拳 2500亩消纳地解决后顾之忧

      【编者按】“五水共治”第三个年头,河湖库塘清污(淤)成为今年浙江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累计完成河湖库塘清污(淤)量11009万方,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清淤任务。

  在清淤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妥善处置淤泥,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省水利厅走访部分区县,了解各地在清淤、淤泥处理过程中的因地制宜的典型做法。

 

      浙江在线杭州10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通讯员 徐鹤群 编辑/汪江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少有人会相信这片上千亩的“湿地”,竟是杭州萧山的一处淤泥消纳地。脚下的淤泥已经干化,踩上去感觉非常结实;不远处尚未固化的地方,一群白鹭或是在空中翱翔,或是在水中栖息,看上去非常惬意。

 

  “我们在顺坝区块设立了全区河道清淤疏浚的淤泥消纳点,总面积达2400亩,根据6.8米黄海高程测算可堆放500万立方米的淤泥,为全区河湖库塘清污(淤)的去处解决后顾之忧。”萧山区农机水利局局长陈关水说。

 

  萧山区境内河道交错,总数达到504条,总长1364.39公里。今年,上级给萧山下达的清淤任务为322万方,而萧山自加压力,把任务增加到519万方。

 

  据了解,萧山坚持河道水环境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打好河道“清、截、治”组合拳。今年以来,萧山出台专门政策,对疏浚范围和内容、质量监管、补助政策等做了详细规范和说明。在疏浚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截流疏浚等施工方式方法,确保彻底清除水域内有污染的淤泥,在清淤过程中一旦发现排污管即刻进行封堵。

 

  为杜绝运输淤泥过程中淤泥随意堆放、泥浆偷排漏排现象,萧山将泥浆管直接接到堆放场地,避免淤泥的“二次污染”;通过二次测量法,严格把控清淤土方。疏浚结束后,要求各业主单位自行初验,并完成测绘,再申请验收,合格后方可下达补助资金。

 

  今年前8个月,萧山累计清淤416万方,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清淤量位列第三。在大力清淤的过程中,萧山也在积极探索淤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在钱塘六桥附近,萧山设立了一个淤泥固化处置点,日处理能力达5500立方米。而在记者探访的顺坝淤泥消纳点附近,淤泥固化处置系统也正将发挥巨大作用。

 

  “顺坝淤泥消纳点建设的这套淤泥固化处置系统,计划一期工程处理能力为2500立方米/天,二期将达到6000立方米/天。” 陈关水介绍,经过淤泥干化处理,可实现减量三分之二,大大节省堆放场地,干化后富含有机质的淤泥将作为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料和绿化工程回填土,也可以用于制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