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伢儿王小依:笑对生活的那些坎

19.11.2014  12:55

小依说,她炒的青菜很好吃。 

这是小依手捧唯一一张和父母的合影。 

放学后,小依就忙着去地里帮奶奶摘菜。 

母亲是位残疾人,小依经常为母亲洗头、梳头。 

家里各种奖状、奖杯摊满地。 

  妈妈是位残疾人,一直需要家人照顾;爸爸患有怪病,两年前又遇上车祸,走了;留下一个家,仅靠着奶奶每月千元左右的退休金以及亲戚们的接济过日子……就是这样一个听起来过着艰难生活的家庭里,却走出了一位杭州市的“美德少年”。
  她,就是王小依。
  初冬,萧山益农镇的一个清晨,一轮红日东升,田野里升腾起阵阵雾霭。
  早晨6:50,村道上,一辆电动车和往常一样急速驶来。车上,祖孙俩紧依在一起,寒风中冻得有些发红的脸上,却有着同样的微微笑容。
  奶奶疼小依,可她说小依更懂得疼她。“生活苦,孩子从没叫过。倒是一直对我说,她会用功读书,以后长大了赚钱,带我和她妈妈去吃大餐。”小依疼奶奶,绝对不是挂在嘴上。早上,她比别家孩子都起得早,打扫房间、帮助煮早饭;放学之后,她又匆匆赶到地里摘菜,帮奶奶收回晒着的霉干菜、萝卜干。家里的家务活儿,只要能做的,她一件不落下。
  学校也疼小依,专门安排一位老师与她结对,但凡接触过的老师,都被她的乐观所打动。在益农镇中心小学校长沈煜清的印象里,小依总是乐呵呵的:“她和同学不比吃穿只跟成绩较真,为人也很勤快,学校地上要是有垃圾,她都会去捡一下。
  班主任孙伟良说,有次他让学生们讲讲自己最想要什么。“有说要摩托车的,有说要高楼大厦的……轮到小依时,她说她的愿望是要一本书。”孙伟良听得当时就鼻子泛了酸,第二天他就自费买了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送给了这位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女孩。
  认识小依,是因为她在杭州市第十届“美德少年”的评选中,成为萧山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对她的跟踪采访,起于放学后的时间。那晚,干农活、打扫卫生、帮忙炒菜,她无一刻停歇……直到晚上将近九点,小姑娘仍然坚持要写完作业再吃饭。她说,饿着做作业是想让脑子保持清醒。在她家里“四科全优奖”“美德少年”“数学满分奖”等各种奖状、奖杯,全部摆开后,能摊满一地。
  我问小依以后有什么愿望,她想了想说,“以后想要考上萧中,然后再考大学。”(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