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山上养土鸡——衢州“林下经济促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22.04.2015  13:48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等,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可以这么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既能让大地增绿,又使农民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一种新型循环经济。

  近年来,不少农户和投资商依托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有的在林下养鸡、养石蛙,还有的在林地套种中草药,有的则利用我市的生态优势开发森林旅游业,建了不少休闲观光园等。而今,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使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助推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报特推出“林下经济促发展”的系列报道,为读者直观展示我市农民积极利用生态资源,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之路。

  有山的地方,就有森林,就有故事。

  在柯城区石梁镇黄茶村边,有座营盘山,公元816年,黄巢率义军攻入浙江,曾在此扎营而得名营盘山。营盘山山体呈环状封闭形状,四周是火山岩组成的悬崖峭壁,沟深谷邃,山顶中腹平坦广阔,面积近一平方公里。至今,山上仍有古城墙与城门。

  黄茶村一位叫华锦芳的农户,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就在山上放养土鸡谋富路。

  4月10日,记者坐上华锦芳的一辆农用车,沿着弯曲的小道,向营盘山而去。一路颠簸,快到山门时,华锦芳将车停在一旁,“我们要下来走路了,上面太高,车子很难开上去。”只见一条新修建的陡峭泥石路,紧贴在山崖,蜿蜒伸向山顶。爬上山,眼前顿时开阔起来,这个海拔500米的山上,种着上千亩的松树,低洼的坡地上则是橘树和桃树等。在公鸡的喔喔叫声里,记者看到一群群的白银耳鸡和白毛乌骨鸡,在树下觅食、追逐打闹。

  “这儿离村庄有4里多路,几乎与外面隔绝,最适合散养土鸡,经济效益挺好的。”华锦芳告诉记者,目前他一年要养七八批土鸡。今年3月份,他已经出栏了第一批土鸡,有4000多只,卖了28万元;土鸡蛋销售了1.5万公斤。

  2008年6月份,华锦芳承包了营盘山,开始在松树林里放养土鸡。当时,他养了2000只鸡。因为效益好,他便逐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前年的规模大些,有3万多只,土鸡以养母鸡为主,一般养6个月就可以产蛋了,要放养到10个月以上才出售。”华锦芳平时雇了两个人在山上养鸡,早晚喂一点玉米、豆粕、麸皮等,鸡早出晚归,飞到松树林和橘园里吃昆虫吃草,渴了,喝山泉水。

  前几年,他还成立了营盘山畜禽专业合作社,带动附近农户一同养鸡。“我已经注册了‘营盘山’商标,还与衢州的新联建公司合作,在土鸡批量上市时由‘新联建’负责销往杭州、上海等城市。”华锦芳说,为了让衢州百姓也吃到正宗土鸡,他还在城里的一家菜场边设了个专卖店,老婆在那儿专门卖鸡。现在,他的土鸡每公斤卖60元,鸡蛋是40元一公斤。因为土鸡正宗,销路也不用愁。去年,他一共出栏近3万只土鸡。

  为鼓励发展林下经济,2013年,市、区林业局将华锦芳的200亩林下畜禽养殖基地,列为衢州市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当年,这个项目,我拿到了5万元的补助。”华锦芳高兴地说,林下养鸡不会污染环境,鸡粪全被松树和橘树消耗了,还能促进树木的生长,是一举两得的事。眼下,他还在营盘山上种了三四十亩的优质桃、梨等水果,赚更多的生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