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亭“微信菜场” 如何做到月销售额近20万?

16.07.2015  11:16

编者按:在手机上也能购买农贸市场的蔬菜?这背后,不仅靠信息与技术支撑,更需要最后1公里的配送支持。当超市、餐饮等均面临人力成本过高、人员管理难度大的配送难题时,农贸市场又将如何面对?

去年10月,杭城首个运用手机智能微信技术开设的“微信菜场”在万寿亭农贸市场正式上线。半年多过去了,它的成长故事,足以折射出农贸市场“最后1公里配送”的当下——

将经营户资源优化,让他们担任‘配送员’这一角色

从基地、批发市场、菜场至消费者,最后1公里难题比想象的更复杂” 

 解读“城市最后1公里配送

吴伟明开始筹备做万寿亭“微信菜场”,是在去年6月,目的是对抗超市、社区蔬菜门店等对菜场的冲击。销售模式的变化,让作为市场经理的他,开始关注由农贸市场到消费者之间的“最后1公里配送”。

去年10月,万寿亭“微信菜场”上线,虽然上线当日,不过销出两单,但在近9个月里,吴伟明并没有停止努力。

现在,平均一天能接30-50单,由于每个订单中涉及不同类型的产品,对经营者来说,相当于有100多单。”吴伟明说,月销售额近20万元,这称不上一个很大的数目,但在他看来,“没有放弃、还在思考、还在坚持,并且对前景看好”,就是最好的消息。

下一步,吴伟明想攻克的是从基地到农贸市场的“最后1公里配送”难题,这比“从农贸市场到消费者”这一环节,更复杂。他说:“我需要足够的体量,与基地谈判。”但显然,现在还不到时候。

配送员就是经营户 这比请第三方配送划算多了

去年10月,万寿亭“微信菜场”一成立,就吸引了各方的关注,这是吴伟明筹划了4个多月的成果。考虑到越来越多的超市重视生鲜板块、社区蔬菜门店的价格优势,他决心在销售模式上进行变革,为农贸市场多增设一个生存渠道。

一开始,吴伟明是冲着“为懒人服务”去的,让这些消费者也能拿到和农贸市场一样的蔬菜,在价格上,两者同步,加上微信菜场的一些优惠活动,说不定还是后者更划算。

他采取了和杭州当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后者提供技术支持,接单、发单都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而农贸市场要扮演的角色,就是组织货源、质量把控以及打包送货。打包送货,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早上下单,晚上送到,这样的配送服务太常见,而我们要打造的是,1公里范围内送货,最快半小时到达。”吴伟明说。虽然对外宣称1公里,倘若碰上配送员们不忙,2公里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这些配送员角色,由谁来承担?

请第三方配送,不划算!微信菜场的价格和农贸市场的菜价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并没有多余的营业额来承担这一部分支出。考虑再三后,吴伟明想到了菜场内的商户,调度的原则是“谁有空、谁来送”。

当代互联科技创始人黄欣解释调度的具体过程,一个订单下完后,商户会收到相应商品信息,在准备好商品后,商户便将产品送至农贸市场的分拣处,由农贸市场调度配送。

一个订单上往往包含着不同摊位的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农贸市场都精选了商家。黄欣透露,平均1个订单对应5-6家商户。如今,在万寿亭微信菜场上,已经上线了上千种产品。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恩 通讯员 王红卫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