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菜价下农场主、菜贩子获利不大 潮涨潮落的流通短板

27.04.2016  09:34

    近几天来,细心的市民都发现,蔬菜价格开始下降了。“菜价降了,菜篮子也丰富多了。”正在凤起农贸市场买菜的赵阿姨说,像青菜、茄子、豆菜、莴笋这两天价格都便宜了不少,尤其绿叶菜的降幅最大,价格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根据浙江省商务厅信息, 4月18日至24日期间,我省蔬菜批零价格继续领降。一周里价格下降的品种比上周有所增加,本期监测的蔬菜批发均价环比下降6.7%,其中30个小类品种批发价2涨28降,其中莴笋、芹菜、圆白菜、生菜等价格降幅超过10%,依次下降25.6%、18.2%、16.6%、16.2%。

    田间地头,菜农没有尝到太大的“甜头”,直呼赚钱少,经纪人、批发商、菜贩子等大倒苦水,声称仅赚点辛苦钱;在菜市,市民买菜齐喊菜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蔬菜流通的链条上,存在什么症结?记者深入蔬菜生产、流通一线做了一番调查。

    市场端:

    菜价高赚头也不大

    4月12日凌晨2时,整个杭城还在酣睡中,但城北的勾庄蔬菜批发市场却迎来一天最为繁忙的时刻。亮如白昼的市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大大小小的商贩们忙着将各式蔬菜装车、卸车、搬运,讨价还价、压价声音此起彼伏。

    市场尽头处,一辆人力三轮车旁摆着装满小白菜的箩筐,刚刚采摘下来的小白菜上还挂着新鲜的露珠。安徽人荣师傅告诉记者,他一家四口人在杭州种菜5年多了,在余杭崇贤镇包了8亩菜地,每天晚上10时多,他将几百斤蔬菜运至勾庄蔬菜批发市场售卖,一直至凌晨4时左右收工回家,即使这样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一年下来纯收入也只有几万元。

    荣师傅说,这几年来,无论种植,还是收菜、卖菜,大部分都是他和妻子两个人在忙活,两个儿子偶尔搭把手。今年蔬菜价格罕见地走高,这几个月收入还是比较可观,但是很多菜农也和他一样,一年到头,若是遇到极端天气或是销售形势不好,可能连种子钱、肥料钱都挣不回来。

    在勾庄蔬菜批发市场,货车上挂着山东牌照的司机方国华告诉记者,近年来,物价一直上涨,虽然油价这几年降了,蔬菜经过高速公路也不收费,但返回是空车,高速公路照样要收费。同时,蔬菜流通距离远、流通环节多,反复装卸都会产生高昂的雇工费用,这也是导致两头菜价差距十分悬殊的原因之一。

    根据方师傅的介绍,记者也粗粗算了一笔账,山东寿光的蔬菜,进入勾庄批发市场,一辆核载20吨的货车,每次需要约1万元左右费用,加上一级批发商每公斤0.3元的加价,相当于每公斤蔬菜在一级批发环节就增加了0.8元。而在二级批发环节每公斤蔬菜的费用为0.2元,加上二级批发商每公斤加价0.2元,合计又加价0.4元。

    在零售环节,按照行业规则,除去必要的费用,每公斤再加价1至2元左右出售。这也相当于,山东寿光产地价每公斤1元的蔬菜,运至杭州,零售市场上售价至少在每公斤3元以上。

    “菜运到我们这里后,还要进行整理,运输过程中被压坏、挤破的,都要剔除,损耗也很大。”市场里一位姓刘的批发商说,蔬菜的价格很不稳定,有时自己的买入价还高于卖出价。

    “你以为我们有多少赚头!起早摸黑,就赚点辛苦钱,菜价越高,我们越是卖不好,现在一斤就赚个几毛钱,收入比去年至少减少一半!”长期在杭州东新农贸市场经营蔬菜生意的摊贩曾师傅说,生鲜蔬菜季节性强、易腐烂,采摘贮运保鲜跟不上,损耗大大增加,再加上今年蔬菜零售价格高企,零售量也锐减。

    记者调查发现,蔬菜从“菜园子”到百姓的“菜篮子”,经过了许多环节:田头—经纪人—批发市场—经纪人—农贸市场/菜贩子—消费者。这仅仅是一种稍微简单的流通模式。在流通环节中产生的运输、加工、人工费、搬运费、市场管理费、停车费、水电费、房租费(摊位费)、加工费等多种费用,最后都摊到了终端消费者身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杭州本地蔬菜生产基地向远郊甚至周边县市转移。蔬菜周转难度进一步加大,运距进一步拉长,运输成本进一步攀高。”杭州古荡农贸市场副总经理赵方明说,今年蔬菜价格走高,除了天气影响的供需关系外,蔬菜流通成本过高也是原因之一。这一方面因为浙江是蔬菜消费大省,耐贮菜、反季菜长距离运输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加上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蔬菜运输成本节节攀升且刚性较强,使得蔬菜零售价格从去年开始,就保持在高位。

看点其他新闻:

男子在杭州砍杀同事一家四口 公安部发布B级通缉令(图)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今天开幕 快来体验“十二道风味”

五一小长假高速继续免费通行 市区不实施错峰限行 西湖景区单双号限行

石祥路高架主体结构全线贯通 预计6月底全面建成

浙工大北门小吃街要拆了?是整治改造!

男子一边开车一边手机抢单 撞飞电瓶车驾车逃逸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白丽媛 通讯员 冯英玲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