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突围 长兴探路

24.03.2016  01:18

  要想富,先种树。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无数农民对种树的厚望。但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长兴苗木产业开始迎来寒冬:销量下滑、价格缩水,甚至有苗农因为难以为继忍痛放弃地里的苗木。近日,记者走访了苗农、苗商、苗企等,共同寻找新形势下苗木行业的突围之路。

  价格缩水,销量下滑苗木产业遭遇“寒流”

  一夜之间变了天。

  丁菊傻了眼,曾以为能让他们全家致富的“摇钱树”一夜之间都成了“废树”。“价格下降了一半都不止。”家住泗安镇五里渡村的丁菊显得有些疲惫,这些天她都在联系桂花树的销路。“哎,都怪我自己,没看准行情,盲目种了太多。”据丁菊介绍,现在大的桂花树每棵售价不到200元,“200元每棵的桂花树还得是体型相对较好的,否则价格更低。”眼见地里的桂花树卖不动了,丁菊的心里像被堵了块石头,但即便是以200元每棵计算售卖,还是抵不上这几年下的成本。“从2005年年初起,苗木市场一下子就变了天。”正如丁菊所感受到的寒意一样,这几年,苗木跌价厉害,尤其是小苗的价格更是跌到了“冰点”。丁菊说、胸径10公分的香樟价格每株150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体型较好的,胸径20公分的香樟树价格为900元,同比下降三成左右;尽管去年在各方的努力下销量有所增长,但单价都在下降。

  泗安镇作为苗木大镇,目前苗木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如品种单一、品位不高、附加值低及品牌不够响等发展瓶颈。

   “老把式种苗不行了”苗农们需放正心态

  苗木产业如何走出困境,苗农们也在积极探寻出路。

  采访当天,在长兴森垚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远寿一大早就起床了。从年销售收入160万元到近870万元,长兴森垚苗木专业合作社从一家小作坊扩大到现在的苗木生产基地,张远寿说,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终于摸索出了一条更好的经营模式。“我在自己的基地里套种一些地被植物,这些地被植物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打理,而且等到出售季节,尤其是岁末年初,不少绿化公司都有绿化需求,根本不用愁销路。”

  目前,以张远寿的苗木基地为龙头,已带动全镇苗木生产5万亩,涉及花卉盆景、观赏草、绿化苗木等产业,品种超过100个。据了解,旺季时,泗安镇每天有3000多人、300多辆货车从事苗木外销、绿化工程。“这种套种可以全面合理地利用土壤中各层的养分和水分,获得高产,接下来,我还打算再多种一些,将土地利用率再提高,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张远寿笑着说。

  连续五届花木大会的举办,也让泗安镇的苗农们探索出各自的致富之路。五年来,泗安新增花木面积6.07万余亩,总规模达16.5万亩,从业人员1.5~2万人,年销售额约15亿元,亩均产值超8000~10000元,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逐渐成为长兴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支柱产业,花木产业已成为泗安当地百姓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开办苗木技工培训推动产业“上档升级”

  除了开展一系列的苗木交流大会,提高苗农的技术也是关键所在。县人社局教育培训科科长施铁明介绍,花卉业已到了结构转型的关口。一方面,要推进苗木的容器化、艺术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朝盆景、盆花、鲜切花、花坛植物以及草坪等其他方向发展。

  事实上,长兴早已嗅到了苗木技工人才短缺的气息,为提高技能,在2013年创建了“苗木培训”基地,以培训的方式加强苗农的技能。2014年,该培训基地被授予长兴县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年的园林绿化高级工培训,大大开阔了学员的眼界。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均得到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泗安苗木的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促进了泗安乃至长兴苗木的转型升级。”施铁明介绍。据统计,三年来共培训350人,其中336人通过考核取得全国通用的园林绿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童鸣初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作为苗木种植管理销售的带头人,他通过自己20年不断摸索、积累、发展,将苗木园区建成一个集品茶、垂钓、苗木雕刻、苗木盆景展示等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园,还营造了树木的文化氛围。

  苗木高级工培训满足了产业链延伸的需求,随着苗木种植业的发展,苗木产业链也得到延伸,苗农们通过培训在苗木产业的下游得到了更大的商机,有许多苗木经营户开始了绿化承包乃至园林施工的业务。

  此外,为加大对苗木产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长兴在2013年前后,在泗安镇建成中国·长兴花木城为花木交易提供平台,着力推动苗木产业“上档升级”,扶持培育精品苗圃,引领苗农走市场化、精品化道路,并开通中国·长兴花木城微信公众号,推广基地化种植、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推动苗木产业良性发展,也让广大苗农迎来下一个“春天”。(长兴县林业局)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