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横阳支江治水又治岸 治出“温州最美水道”

23.08.2017  22:42

苍南:横阳支江治水又治岸

治出“温州最美水道

【本站8月23日讯】盛夏的傍晚,华灯初上,苍南县灵溪镇观美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到横阳支江堤坝上散步纳凉,江中的清水加上绿道边盛开的繁花,频频“霸眼”;花香随着清风在空中弥漫,熏得游人醉;……居民不由得感叹:“入眼满是风景,入鼻满是香味,真是好惬意。”而在这水清景美的背后,苍南积极实施的“156”工程,正是促使河道华丽转身的美丽密码。

  横阳支江是我省的八大水系之一鳌江的最大支流,主干流在苍南人口密集区域平原,长度达52.7公里,也是苍南的“母亲河”,极具湖光山色和水乡风情。近年来,苍南县集中财力、人力,通过实施“156”工程,来装扮“母亲河”。“156工程”即是:以“打造温州最美水道”为目标,坚持水岸同治、目标同向、计划同步、措施同力、亮点同现,做好安全、生态、文化、体育、旅游5大文章,围绕水清、面净、岸绿、灯明、路通、景美6方面要求,全力打造“温州最美水道”。

  横阳支江横穿县城而过,长期以来,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存在着堤防防洪标准高低不一,没有形成有效的封闭体系;河道存在泄洪卡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堤防结构抗冲能力薄弱;堤顶宽度不一,不能满足防汛抢险需要等防洪防涝的安全隐患,台风期间横阳支江两岸常出现洪涝险情,对横阳支江两岸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区域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构成了威胁。为加强防洪排涝能力,苍南县水利局于2011年启动横阳支江堤防加固工程。该工程主要任务以防洪(潮)排涝为主,兼顾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工程新建、加固堤防34.8公里(苍南县32.5公里,平阳县2.3公里),新建、改建水闸17座(苍南县14座,平阳县3座),防洪标准为规划条件下的50年一遇,工程总投资10.41亿元。数据显示,横阳支江工程从2013年5月开工截止2017年6月底,累计完成固投93863万元,完成水闸建设12座,累计加固堤防长度31公里,上游段堤防完工,下游段堤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过去的防洪隐患正在变身为治水样本。

在注重防洪安全的同时,苍南也在积极融入生态和文化理念,最大程度地发挥防洪工程的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功能。除了启动横阳支江堤防加固工程外,横阳支江绿化提升工程也在同步进行,该工程由上游段、城区段、下游段三段构成,计划投资1.5亿元。据县水利局介绍,该工程是苍南深化“五水共治”,提升治水品味的重要抓手,立足打造“温州第一美丽水道”,积极融合生态、旅游、休闲、体育、文化等元素,形成水清、面净、岸绿、路通、灯明、景美的综合型亲水绿廊绿道。

在横阳支江水岸同治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县水利局尽可能保留原生态景观。如横阳支江上游段有一片片茂盛的滩林,为使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水利局在治理中,在满足行洪排涝要素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变更对双树至流石段局部堤防线路进行调整,保留河滩地原生植被70多万平方米,保留率达68%,退堤5.3公里。而在江堤两侧坡面,在增强堤坝防洪能力建设的同时,水利部门实施硬质框格结构构筑,为做好水土保持,在框格内营造出花繁叶茂的景观氛围。此外,在生态养水的基础上,水利部门充分挖掘横阳支江沿线地域文化特色,合理设置枫桥夜泊、青梅竹马、状元走廊、上善若水、横阳独钓、日月争辉、龙舟竞渡、平水流石、书廊信步、翠谷灵龙“横阳十景”,按照“一闸一名家书碑”布置沿线14座水闸书法长廊,打造最美亲水绿道。

苍南县水利局表示,横阳支江绿化提升工程上游段于2016年11月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绿化种植、景观节点和沿线路灯建设,彩绘路面上游南岸已完成建设,上游北岸受天气影响还有1.5公里未实施;城区段北岸于2017年1月进场,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尚有少量扫尾工作。下游段及城区南岸段正在开展方案扩初设计。

一条普通的母亲河,被装扮成集防洪、城市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于一体的河流。横阳支江只是苍南县众多河流治理的一个缩影,如果你到苍南,就会发现,水清了,岸绿了,鱼多了,昔日垃圾河如今变成天然泳池,越来越多的溪流又回到儿时碧波荡漾的记忆画面。这些变化为打造“生态山水城市”,建设集湖光山色、翠谷灵龙、流金海岸、百里水乡于一体的“浙江美丽南大门”再添新彩。

                                                                                                                         

                                                                             

苍南县横阳支江除险加固及绿化提升工程(上游段)绿道正式通行
苍南县横阳支江除险加固及绿化提升工程(上游段)绿道水利厅
杭州:打造防洪排涝新格局
  【本站8月21日讯】近年来,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