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凉茶、免费馒头、免费粥、免费花籽……西湖边有一抹红色叫做“微笑亭”

22.12.2014  13:30

  西湖边的亭台楼阁与湖山相映,自古入画。
  这十年来,西湖边又多了一色亭台,受到国内外游人的赞许。令人赞许的不是雕梁画栋,而是它暖暖的人文情怀,它的名字叫“微笑亭”。

   镜头
  曾有外地游客等40分钟
  只为想和志愿者拍合影
  去柳浪闻莺“微笑亭”采访志愿者施志平的这天,是周五,阴天,气温不到10℃。隔着一百多米,记者就认出了从未谋面的施志平。这位62岁的志愿者,穿戴着志愿者的标准装——红帽子、红马甲,站在离“微笑亭”5米外的空地上,实在显眼。“人少,游客真想问个路,可能还找不到人。”他怕坐在室内不显眼,所以特意立在外头。
  “微笑亭”是一间两平方米多一点儿的小木屋,隶属于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60岁退休后仅过了3个月,施志平就加入了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今年也是他在“微笑亭”服务的第三个年头。
  三年来,每周一、三、五的9:00-16:00,施大伯一直坚持到岗服务,鲜有请假的时候。而到了每年的7月、8月、9月三个月,“微笑亭”开始摆出凉茶摊,他更是天天到岗,张罗免费凉茶派送给游客。
  要说图的是什么,施大伯给记者讲起了去年夏天的事。
  那是记忆中最热的夏天,“微笑亭”连续三个月派送免费凉茶。一天午后,来自广州的三位游客,来到施大伯负责的凉茶摊前。
  “当时这里(微笑亭)有两个人在值班,我负责派凉茶,另一位老同志负责解答游客的问题。”施大伯回忆。
  广州的三位游客灌完茶水后,并没有走。在交流的十多分钟里,三位游客目睹了志愿者的忙碌与热情。不停地指路、不停地介绍景点、不停地弯腰倒茶,以及不停地擦汗复滴汗。他们提出,想请两位志愿者在“微笑亭”前合个影,以作留念。
  “当时的游客量太大,我们实在抽不出时间拍照。”施大伯婉拒了游客的要求。
  没想到,过了将近40分钟,三位游客再度走了过来。“原来他们一直等在旁边,还是坚持要和我们拍合影。
  他们说,这么美的“”,如果不拍下来带回去,就太遗憾了。施大伯说,这就是回报!
  而这样的鼓励,施大伯经历了不计其数。有人干脆塞钱以表支持,施大伯好说歹说才把钱退回。
  “开心、自豪!”施大伯对记者说,“我总把西湖比喻成杭州城的脊梁,老天赐了这么美丽的风景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她添彩。
  在杭州,有近1500位如施志平这样的志愿者,分布在西湖景区各处。
  这样的“微笑亭”有6个,还有5个“微笑点”,这是志愿者为西湖游客服务的平台。

   渊源
  从三五成群自发地指路翻译捡垃圾
  到假日旅游分队护绿分队护景分队
  其实,要追溯景区小红帽和微笑亭的历史,还得从2004年说起。跨入新世纪以后,西湖边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起初,他们只是三五成群,各自组成一个小组,零星地从事志愿者活动:或指路、或翻译、或拾拣清理西湖边的垃圾。
  原西湖水域管理处的干部盛国进告诉记者:“到了2004年,局里面注意到这批人群。”西湖名胜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文局)的工作人员,分别找到各组志愿者的联系人,并记录下了联系方式。
  同年,一个由西湖名胜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文局)出面组织,该局团工委具体负责的“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宣告成立。从那时起,西湖边的志愿者群体,有了一个协调机构,尤其是到节假日,哪里最需要怎样的志愿者服务,服务总队能够更有效地指挥。
  到了2006年,西湖名胜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文局)也总结出一条教训:虽然挂上了服务总队的名头,但组织形式却不够缜密。比如,节假日需分别联系十几组队伍,才能凑齐足够的志愿者。而且,志愿者在服务时,基本还是以流动岗为主。
  因此,在这一年,西湖名胜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文局)又成立了“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工作部”,具体负责搭建更为细致的组织架构。已经退休的盛国进,以及另一位老同志,被聘为第一任负责人。
  由西湖名胜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文局)出钱、出地方,总队有了经费和办公地点。活跃在西湖边数年的志愿者,也有了统一的服装、名片、向游客免费发放的宣传品。
  “我们按志愿者服务项目分类,在总队下设了三个分队:假日旅游分队、护绿分队、护景分队。服务更多了,涵盖了游客咨询、环境保护和文明劝导。”盛国进告诉记者。
  更重要的是,总队开启了固定的志愿者报名窗口,有专人管理,也设定了固定的培训。“管理方式精细了,志愿者的队伍也就稳定、壮大了。
  目前,总队的志愿者人数较之十年前翻了三番。

   落成
  有了座名叫“微笑”的亭子
  服务应有尽有
  它就是给你添笑容的
  有了组织,有了具体的架构,志愿者人数也越来越多。西湖志愿者总队的发展势头不错,但政府部门仍在考虑“如何让这个平台更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西湖申遗工作的推进,人们也逐渐达成一个共识--美丽的西湖,特别需要温暖的人文情怀。
  “以往,志愿者都是撑一把大阳伞,摆几张桌椅,集中在休息天进行服务,”现任总队负责人祝亚平告诉记者,“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能就会出现几个星期的断档。
  西湖名胜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文局)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千人规模的队伍,志愿者服务已经有了全年长期运行的基础。
  “微笑亭”,被提到了日程上。
  在寸土寸金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微笑亭”,既得避免对景观产生影响,又要尽量能服务到更多的游客。也就是说,要挑在人多的、热门的景点建,又要避免破坏景观、妨碍游人游览。因此,一间两平方米多的小亭子,就得涉及景观、环保、规划等方面的考虑。
  经过反复研讨,历时3年,柳浪闻莺、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湖滨晴雨等热门景区和公园景点的出入口,先后建成了6座“微笑亭”。
  有了固定岗,365天开启服务窗口的条件也成熟了。同时,在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下,每个”微笑亭“都配备了免费领取的导览图、便民纸,另有可免费借用的针线包、公益伞、医药箱、打气筒、轮椅、婴儿车等硬件。志愿者的服务,也从单纯的口头解答,变得更为多元化。
  而近几年接连推出的夏季免费凉茶、春秋旅游旺季的免费馒头、腊八节免费品粥、周末举办免费中医服务、3·12植树节期间可领取免费花籽等服务,更是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津津乐道。
  正如志愿者施志平所说的:“微笑亭,就像它的名字,就是给中外游客送服务添笑容的!

   编辑点评
  热情与平台缺一不可
  还记得去年国庆节苏堤微笑亭免费派发馒头,游客大呼“有爱”的事儿吗?
  还记得微笑亭送的免费凉茶吗?共有六个品种哟。
  ……
  西湖边的小红帽和微笑亭,已经成为西湖的金字招牌之一。这十多年来,这一抹红色的发展壮大,背后的无形推手除了志愿者的无私爱心,还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持续给力支持和精心统筹规划。
  最终受益的,是远道而来的游人和依湖而居的市民。
  景区的这一抹红色,就像是醉人美景的金色镶边,使世界遗产历经岁月更替仍熠熠生辉。(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