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漂流 浙江遂昌刘坑村山水为媒著富农文章

21.06.2016  06:36

  中新浙江网6月20日电(记者 邵燕飞 实习生 李倩倩)隐于山水田园,远离城市喧嚣。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濂竹乡刘坑村,清可见底的流水沿着山谷一路而下,将漫山遍野的马鞭草串联成紫色的宝石项链,花海间不时传来几声游人的嬉闹声。

  位于遂昌县东部的牛头山脚的刘坑村,海拨530米,空气清新流动,具有自身独特的山水优势。从无人问津的山野地带到现在休闲旅游的佳选,短短几年间,刘坑村以山水为媒,借着旅游经济的东风,完成了自己的蜕变,著好了富农强民文章。“山好水好风景美,来玩的人也就多了。”遂昌刘坑村村支书刘朝旺告诉记者,近年来刘坑村从山水入手,做起了漂流和花海,吸引了大波游人前来休闲观光,带来了经济创收,“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花海漂流点亮乡村经济

  近年来,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各地都赶趟儿似的扛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旗,一个又一个的特色旅游山村拔地而起。一向山水佳秀的刘坑村自然也不能落后,跟着这股乡村旅游的浪潮,动起了休闲旅游的脑筋。

  可是要怎样才能在各处的“青山绿水”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休闲旅游时的首选之地呢?这是萦绕在刘坑村村民们头上的一大难题。

  “我们的山水不能浪费,要利用好山水首先就要清楚我们自己的优势。”刘坑村的目标很明确。在该村村支书刘朝旺的带领下,村民们到各地拜访取经,看着村里垂直落差100多米的河谷众人心里暗暗有了主意。

  “办漂流!以漂流为基础打响刘坑村的旅游名片!”

  主意打定了,村民们拧成一股绳的劲也就有了发力的方向。2012年,在各方的努力下,招商投资2000余万元的黄金谷综合旅游项目开始建设。当年6月份黄金谷漂流开始营业,在一众的山水旅游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尝鲜”。

  “以前我们村子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得有外人的,现在每天的游人都有好几拨。”村民刘美娟(化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60多岁的她开了家小炒店,现在光是每天游客上门吃饭就让她的盈利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游人有了,腰包鼓了,村民们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动的心思也就多了。

  今年以来,刘坑村为了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整合生态资源,开展了刘坑花海的建设。相连成片的虞美人、马鞭草、波斯菊、硫华菊摇曳风中,再加上配套的赏花游步道和观景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刘坑村中漂流山水间,漫步花丛中。

  回归山水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漂流和花海都打出名头的时候,刘坑村充分认识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本就是依托山水发展的,自然时刻都不能够忘记保护我们的山水。”刘朝旺告诉记者,通过多年来的禁渔,村内河道内的水质清澈见底,随处可见石斑鱼游动。

  同时,在“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的工作指导下,刘坑村环境综合整治也开始实施,共计拆除猪栏、路边厕所、柴棚等上千平方米,并统一将全村的外立面粉刷成土黄色,装扮上各类的山水画,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刘坑村还切实加强古树的保护和管理。长期以来,在保护工作中刘坑村积极采取堵洞、支撑、通气、透气、治腐、防病等复壮养护的技术措施,以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好古树名木。为杜绝各种破坏行为,刘坑村还发动群众监督、保护,严禁古树名木的买卖行为。村民们告诉记者,目前,刘坑村的所有古树名木都生长良好,没有出现一起人为破坏事件,这也大大增添刘坑村的历史氛围。

  在花海漂流辐射带动和山水生态的引领下,当前刘坑村已经巩固和带动11家农家乐发展,解决农民就业80余人,每户年均增收1350余元。

  远处花海中人头攒动,近处流水旁微风轻抚,刘坑村在青山绿水间书写蜕变传奇,在山水富农的发展路上渐行渐稳。(完)